民营企业家或法人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繁多,素质水准参差不齐。与旧时代的家族资本家不同,新一代民营企业家一旦掌握谋生赚钱的模式,多半都要在个人开销上“爽一把”,对其海外同行的生活方式、模式、风格无所不追。但有一点却止步不追,即:裸捐资产。原因有三:一、不熟悉如何运作,二、穷怕了、三、那点积累在重大疾病面前可瞬间挥发,转移支付给各类医疗机构。
若仔细观察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或利润模型,其实并非全属科技产业导向型、按市场化模式运作之类。多半是以生存为主、赚钱为重;或借国央企改制时“承包”一块,为小利益圈子赚钱。但凡做实体制造业的民企无一脱离陈旧的计划经济产业关系网络模式,不过是将“回扣”、“好处”、“利益输送”过户到个人名下而已。“无利不起早”为普遍遵循的民企运作道德标准;“为人民服务”则是靠纳税人养活的群体的座右铭。
“......华人实际上在经济上可以做另一个犹太人。华人在政治上一盘散沙,没有核心,但有市场取向的功利和敏锐,有庞大的市场和网路。”——邓小平
若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存活率略做分析,不难看到下述商圈内的民营中小企业不仅存活率高、部分还得以成功放大:江浙商圈、潮汕商圈、福建商圈。但得以成功放大的产业结构多半也是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应用领域,即使属科技类民企,其核心技术或知识产权不在这类民营中小企业手里。芯片断供、互联断网成了民营科技乃至各类本土科技企业猝发心机梗死的主要诱因。
调查数据表明,多数民企法人不甚熟悉国际公认会计准则(IFRS)/通用会计准则(GAAP)。有民营企业家虽然拥有知名学府EMBA学历,居然犯销售不开发票,没有按销售额缴纳税款记录的低级错误。即使保荐商用数据回溯方式(back dating)整理财务数据,但调整后的EBITDA根本与上市要求不搭界,而连带引发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导致一个连锁餐饮服务平台上市IPO“猝死”。
参考文献:
1.全国私营企业主调查
2.中国私营企业员工调查数据与分析
3.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民营企业家素质问题探讨(二)
4.关于我市(扬州)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5.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探析
6.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7.邓公南巡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