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高峰第11篇:你想听别人一直说你的“不是”吗


 如果有人一直说我,那我也要说说他。他要是打我,那我会想办法跟他干一架。


为什么我不能忍受别人一直说我,不能忍受别人打我。

 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有一些现象

血不流通人会死,钱不流通就贬值,水不流通就容易变臭。

这是为什么

别人一直说我,我不去说他,那我不开心。

别人打我,我不反击,那我也不开心。

我为什么不开心,是因为我听见不想听的话,挨了该挨或者不该挨的打吗

这后边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我先从我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是个人(不接受反驳),我有六官,
六官:  -  -  -  - 舌-身。

这一段时间,我常思考造物主赋予人类六官的意义。

说起六官,就不得不说平时生活的衣食住行。

说起衣食住行,就想起来小时候经常听的一句话。


 小时候听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长大一些后又听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我刚搜索了下,发现
网上更完整的是这样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之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因为我没经历过,境界也不到,我理解不了,多少有那么些感觉,但是不能说,一说就错。

但是我知道我们都是人,人,都具备六官。既然我知道了人有六官,那我们做的事,很多都要用到这六官。

 那我们看看,这网上说的这个“名言”都用到了哪些官。


1,读万卷书

  读书,可出声,也可不出声。

   首先要眼睛看到才能读,所以必须要用的是“
”。

2,行万里路

   行,用腿,也就是身。

   问路,用嘴。
 
   听别人指路,用耳。

    看路,用眼。

3,阅人无数

   去见无数人,用腿。

   跟人说话,用嘴。

   听人说话,用耳。

   看别人干什么,用眼。

   跟别人一块吃饭,用舌。(我编的歪理,总不能见了无数人一顿饭不吃吧,干聊哇,多少吃点饭的吧,哈哈)

4,名师指路

   这个按我的理解,应该是个方向问题。

   看什么书,去哪里,见什么人,在干之前,知道吗,不知道。

   
看了很多书,发现用不上,走了十年,发现方向错了,见了无数人,都不是自己想见的。

   怎么办,找老师问,为什么,因为老师看过,去过,见过。能筛选出来哪些是你想要的。

   所以,我理解的是,名师指路,是把无数经历总结出来的结果传递给你,给一个方向。

5,自己去悟

   自己去悟,悟啥,怎么悟,悟出来的对不对。一系列问题都出来了。
  
    我们都不具备创造的能力,都是在模仿。最多是把从A老师那学来的,加上从C老师那学来的,揉在一起,就成了你自己的D。

    你揉的D要更适合你,不然算是白揉了,不如不揉。



  
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之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其实是个循环,先读书,再行路,跟人交流,遇见老师指点,回来自己领悟,领悟后再看书,行路,又来一遍。

又或者不能称为循环,这几个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大多数人都是所有步骤一块来。



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器官,因为有它的存在,我们所作所为有意义。也是它,让所作所为形成了一个流通。


    脑




五官并没有感觉,感觉是发生在脑子里,六官只是感觉的最外端。

链接脑和六官的还有神经。

神经不流通,就会没有感觉,看不见,闻不见,偏瘫。

这样的话,有些器官就失去了存在的实际意义,只是别人看着好看,顺眼。

我们这一生,最大的目标就是开心,持久开心。

吃了好吃的美食会开心,
看见好看的美女会开心,
听见别人夸自己会开心,
闻见好闻的花香会开心,

如果你做的事情不开心,多半是你做的事情忽略了某些器官的使用。

忙的吃不上饭
忙的没时间去看电影
经常被别人指责
只能坐着不能动
身边没人说话


等等

身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一个地方难受,整个系统都不顺畅。

不但是自己身体不流通就难受,世界上很多东西不流通也难受。


池塘的死水容易臭
地上的水只蒸发不下雨
只说别人不听别人建议
只挣钱不花钱


太多太多了。


我写了十几篇文字了,收到的反馈很少。原因,

1,我写的不好

2,很多人只看不表达

前几年,我也是只看不表达,几乎没有进步。

看书,看别人写的,看别人怎么做,写字,说话,别人跟你反馈,交流,我反思,改进,继续表达,再听,再交流,再反思,这样的一个循环反复揉和,是进步效率最高的。

这种情况,我就要反思,改变行为。我要想办法跟别人交流,交流起来,我才能学到知识,用到知识。

只学不用,等于不学。

我想了一个办法,哪里有人,我就去哪里。直播人多,那我就开直播,回答问题,会的直接回答,不会的,去找答案,找到后,再分享。

学而又用,因要用而学,有目标,有方向。

知而不用等于不知。

好方法,要是用了才算好方法,不用等于没有方法。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朱熹写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要清,就得流,有进有出。
人要是被欺负,就得还击。他打你,你打他。
没钱,就得挣,有挣有花,花钱去赚钱。
没知识,就得学,有学有用,用了继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