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两会之中国不要让年轻人成为垮掉的一代


  80后最小的已经30岁了,当90后已经成为职场主力时候,往上一望,……。

  而眼前全球最火爆的新闻,就是委国的80后正在挑战60后。

  如果我们再把视线放到欧洲,所谓的黄马甲很多其实也是年纪相对比较轻的人群。

  可以说,全球经济下滑风险加大的同时,年轻人反抗老家伙也成了一种风向。

  当年次贷危机爆发后,所有的政客们都是狂拍胸脯,说要解救苍生。

  结果就是全世界拼命放水救市,直接把全球的资产价格都炒高了。

  而老家伙们,往往由于早年就手握大量优质资产或手中权力,其财富也自然是不断的飙升。

  对于年轻人来说,绝大多数人并不会像思葱那样有个好钱爸爸。

  更多的人,只能自己拼死拼活的去努力垫脚去伸手够得着水涨船高的资产价格。

  就这样,年轻人的财富源源不断的通过资产转移到了老家伙们的口袋里。

  后者,如今可以吃香喝辣、穷奢极欲,享受着来自年轻人的各种服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年轻人收入中的税负越来越重了,更多的财富去给到老家伙们吃吃喝喝玩玩。

  对于这群生不逢时的年轻人,只要脑子正常的,当然是少生孩子了。

  有什么好生的?自己都已经活得像条狗了,难道再生一堆狗奴才?

  于是,伴随着老龄化的,自然是少子化。

  而最无语的是,已经活成这样了,老家伙们还用各种话语权扼杀年轻人说出自己感受。

  到了这样的程度,有些年轻人在工作、就业、恋爱、家庭等很多方面,想“愤怒”吐槽一下,都成了不可饶恕的或不能实现的。

  就比如,你如果对公司里的很多老人的做法很不满意,你必须要学会克制,因为人家是老人,就是各种优势,碾压你又如何?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总是尝试去否定孩子在青春期的各种反抗、愤怒。

  由此,我们进入了一个宏大的体系森林,无论是经济、教育、家庭、就业、文化、道德等方方面面,全是由老家伙们根据自己的利益、喜好、经验,去构筑。其天然对年轻人的经验、生活感受、欲求,是残忍的扼杀。

  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愤怒,恰恰是极为重要的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

  当一个人遭遇各种他自己认为的不公,他就应该愤怒、应该反抗。因为唯有如此,他才可以去重新统筹“自我”,重新去确认自己是谁、自己到底要什么。

  一个国家如果允许年轻人都作这样的尝试,那就等于确认,老家伙的经验并不是永远正确的,而应该更多的尊重年轻人的经验、和感受。

  而这才是一个国家出现大规模创新驱动经济的真正土壤。

  也就是说,老家伙不管当年搭建了多么"牛逼"的框架,不管老家伙如何有贡献,他们永远不应该否定年轻人的经验和感受。

  如果不能接受这个最为朴实的常识,就不可能有乔布斯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有扎克伯格这样的创新。

  能有的,就是老家伙想代代相传的广场舞,还有无知无畏的所谓尊老爱幼,尽管这些老家伙年轻时也从来没有按照这个道德去做事情。

  可是,这个世界是残酷的。

  在一轮轮的放水救(房)市下,撑起的不仅仅是GDP,还有资产价格的飙升,更撑起了老家伙们收割年轻人的野心。

  年轻人除了像狗一样的去服侍上面那代人,其实早已没有了退路。

  什么理想,什么情怀,在年轻的一代来看,无非都只是骗人的东西。

  而宏大的体系森林,最喜欢用一套看上去很美好的话语,去包装自己,从而抬升自己的道德制高点的同时,狠狠的放下屠宰羔羊的铡刀。

  福柯曾经说过:话语即权力。

  而大部分的人一辈子其实都不是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的。事实上,他们始终生活在一个话语编制的牢笼里。然后,任由这些编制者对他们进行屠戮。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就像是被圈养在草原上的羔羊。以为自己可以随便吃草,以为自己很自由,其实每头羊身上都有一个代码,旁边也都是看不见的铁丝栅栏。

  资产价格的飙升,本质上就是这一道道的栅栏;而话语权,则是催眠羔羊的重要草药。

  就如同秀波渣叔可以将你养着,也可以随时让你吃牢饭。

  由此,我们看到一个极为光怪陆离的时代 ——

  年轻人普遍要比老家伙们贫穷,而前者的消费欲望比后者更加旺盛。

  这种天然的矛盾,也就注定未来的中国经济真的想扩大内需,除了“让”年轻人有钱花,也已经别无他法。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宏大体系森林不许他们“愤怒”、“反抗”,也就是说,不允许他们去重新找寻问题的答案,只允许他们跟着老家伙的要求去办,他们天然就是自暴自弃的。

  没有希望,所有说的和自己感受到的也都是两码事,任何对自己命运的反抗都是不能被接受的、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也因此,年轻人也被教育成想和老家伙一样享受,只想快速致富,其它都没有兴趣了。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与其天天鸭梨山大,还不如到白马会所当鸭王。

  所以,若没有什么原创的重大变革,年轻人已"死"。

  赶上资产末班车的60/70/80后这一代准老家伙们,当年他们也曾经年轻过,他们也曾经直面过这一代年轻人的困扰。

  他们选择了放弃,于是乎很多家长也逼迫这一代的子女要懂的放弃。

  然后,他们就用自己的例子来“鼓励”我们:

  不要有愤怒,不要有反抗,不要尊重生命的真切感受,不要去直视骄阳,好好低头干活。

  或许,这就是垮掉的一代吧 ~

  很多时候,我们从来没有真的活着,因为我们始终在为某些人的美好生活而活着;

  很多时候,我们从来没有真的自由,因为那只是宏大体系让我们这么认为自己是自由的;

  很多时候,我们无力创新,因为没有自我的人,如同行尸走肉。

  然而,生命是水,永远流淌才能不腐朽。

  没有人可以改变长江一路东行的势头,也不可能有人可以永远压制别人的生活。

  所以,在本文最后部分,请允许我们献上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勇敢的心》的经典台词,"祝福所有的人做回自己,活的更加勇敢,尽管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极为动荡的大时代 ——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