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江涛(微信公众号:李江涛商学)
美国金融大王摩根坦言:“我每分钟的收入不止20美元,除了重要的客户外,一概不准占用我过多的时间。在工作上,我从来没有与人谈话超过5分钟。”
虽然很多领导不像摩根那样苛刻,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重视时间。因为工作不是谈恋爱,也不是听京剧,更不是公园里老头老太太的闲聊,工作要的是效率。
有一个员工曾这样向领导汇报工作:“张总,我早上去找那个姓王的客户签协议,按照约定的时间,我早上九点就过去了。可是左等右等他一直不来。后来他来了,说很忙,还要开个会,让我再等一会儿。等到中午12点他还没来,我想去吃饭,但是又怕他正好这个时候过来。想给他打电话,又怕打扰别人开会不太好。于是我就打算再等等,结果没想到一直等到下午一点多。我中午饭都没吃,肚子现在还“咕咕”叫……”这个人描述了半天,领导脖子伸得老长,最终还是没有听到他汇报工作的重点——协议是否签订,只能来一句:“说重点!”
由于结果不理想,很多人在汇报工作时害怕埋没自己所做的努力,所以急于向领导说明自己努力的过程,自己已经做了哪些事,自己已经很辛苦了,绕来绕去就是不说结果。追究心理根源,这其实是在试图用描述过程来推卸责任。
专业的职场人应该知道,工作结果才是管理者最关心的,汇报工作,开口就要说重点。将工作结果和工作过程混为一谈,让上级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非但不会为你加分,反而会让领导怀疑你的办事能力。汇报完结果,上级需要了解过程,你再详述过程也不迟。
另外,还有一些人汇报工作重点不突出,跟他们喜欢“稀释”汇报的内容有关。本来一分钟就能说完的事情,他非要花3分钟来说。因为他通常会先谦逊一下,先说“我说的可能不太好……”之类的,先铺陈一下情绪。问题是,如果你铺陈了30秒,那说重点也就只剩下30秒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曾带着秒表上课堂,让学生做三分钟的演说,并注意记录他们的发言。结果我发现,几乎没人能刚好用三分钟说完。大多数人都是用前面一两分钟说废话拖时间,差不多快到三分钟的时候才急速切入正题,用简洁的几句话快速结束演说。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一开口就直奔主题和重点?如果你开口就能说重点,提高你说话的信息密度,那在同样的时间里,你给领导提供的信息量将会相当庞大。很多时候,领导等待仅仅是一个结果,一个数字。
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卫士瓦西里运送粮食回来时,列宁问他:“粮食运来了吗?”他汇报说:“运来了,一共90车皮。”
当时瓦西里已经很长时间没吃东西了,汇报完,列宁到旁边接电话的时候,他饿得晕了过去。可是他没有说:“我还饿着肚子呢!先弄点吃的,边吃边说,我们这趟很辛苦,很危险,有几批人中途拦截向我们开枪……”因为他知道,革命领袖现在最焦急等待的就是一个结果,一个数字。
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用数字和结果来做汇报。数字能最简洁、最准确地表述一个结果,让你开口就说出重点。
本文作者李江涛:著名经济学家、管理突破专家,关注企业全方位改造,着力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研究,将复杂系统的理论应用到企业的实践中,提出“六大管理思想”、全方位管理体系理论,创立了商业模式设计独特理论框架,主持多家千亿级企业战略规划,辅导多家公司上市,担任多家公司独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