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邵阳市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0325\0624)


加快推进我市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

 

邵阳市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困难来自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层面小微企业发展水平低,创新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平台尚未建立;融资力度不够;产学研合作中知识产权权责不明。微观层面企业主体意识不强;人才缺乏,创新难;政策受惠难;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偏低;创新税收优惠政府覆盖企业少。当前,加快推进我市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强化政府推动作用。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宣扬科技创新各项政策,让企业和社会熟知科技创新各项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和社会科技创新热情,推动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的提升。二是要进一步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用好用足创新激励政策。对现有的鼓励创新业的财税政策、激励政策,要按规定落实到位,使企业从科技创新实践中真正得到实惠。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文化的培育力度。四是要调剂充实和加强科技主管部门的力量。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配齐配强科技部门人员,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做好科技工作。

2、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发挥政府科技投入对全社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努力形成以政府资金引导、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资金为主、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加强金融部门对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改造项目扶持力度,予以贷款贴息,减少贷款风险。完善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扩充担保本金,创新担保方式,提高运转效率,加速形成公平、便捷、安全、高效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四是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支持企业科技进步优惠政策,对科技创新突出的企业按政策规定给予免税、减税和抵扣折税的优惠。

3.加快两种平台建设。一是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各自行业特点组建小微企业行业商会,抱团发展,同时加快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行业组织体系,不断提高行业自律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政策咨询、投资融资、管理咨询、检验检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引导、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二是加快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平台载体建设是创新型经济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实施战略性规划,从科技信息、技术交易、产品研发到产业园区、创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载体平台体系;其次要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举措,特别要应用财政资金杠杆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再次,要引导小微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全方位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条件。 

4、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创新体系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企业要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政府要从源头上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建设。一是要加强组织引导。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洽谈活动,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研发机构和科技型技术企业实体等形式,使之尽快由引进跟踪向自主创新转变。二是要加快建设创新平台载体。加强科技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完善软硬件条件,强化资源整合,提高孵化能力和研发能力。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重强化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企业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

5、加快建立人才高地。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大对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等重点领域优秀人才的引进,采取柔性引才与重金聘才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对引进的人才不为所求,但为所用。二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对那些有突出贡献、掌握核心技术的拔尖人才,应打破常规,不惜代价,给予特殊优惠政策,采取给予科研启动费、安家补助费、最低收入保障等措施,建立人才特区,既用事业和感情留人,也重视待遇,利用市场法则吸引和留住人才。三是加快一线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拿出具体措施,鼓励企业和社会对生产一线职工科技素质的培养。通过业余教育、联合办班、专项短训、挂钩送学、参加学术交流、出国深造等方式,培养生产一线职工,提高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和对高新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能力。同时,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教授到企业讲学,为职工“充电”。通过对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充分发挥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6、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镇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并继续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从而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

作者:邵阳市统计局  童纪

 

 

(本文载邵阳日报2019年3月25日6月24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