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瑞: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刘光瑞: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北宋名相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意为“如果不能做一个辅助君王治理好国家的好丞相,最起码也可以做一个救人疾病的好医生。”)这揭示了一个历史现象,古代中国出将入相的政治人物与悬壶济世的医生基本上都来自当时社会最为稀缺的文人和秀才。他们兴趣广泛、爱好诸多、性情风雅,经史子集与琴棋书画都是他们除了医学只带的修养和爱好,同时也是擅通百家的大师。

  在重庆少林堂,我曾见过一幅“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书法作品,展现出刘少林、刘光瑞父子为弘扬中医文化的人生抱负。

  2012年,我从海南到回到重庆,因为朋友们热情接待,加上海鲜、啤酒等饮食习惯,诱发痛风,肩周炎、风湿及手关节疼痛难忍,影响工作和生活,先到一家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显著,带着半信半疑来到少林堂就诊,经过刘氏刺熨疗法四个疗程治疗,完全康复,至今未复发过,从此我改变对民间中医的疗效的看法,中医在肩周炎、颈椎、腰椎等骨伤一类疗效较好,我于是撰文提出,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刺熨疗法值得发扬光大。

  “金钱的拥有让人嫉妒,文化的拥有让人尊敬”这是已故著名名中医刘少林对他儿子刘光瑞讲的一句话。父子二人用祖传的刘氏刺熨疗法为人治病,治好了众多疑难杂症。2008年,“刘氏刺熨疗法”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传统中医药类针灸项目中的唯一代表,刘光瑞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让人惊叹的他们的不仅仅是医术,1993年,刘光瑞获准创办的民间医药博物馆”,1996年在重庆枇杷山开馆(现搬迁至李子坝),刘光瑞将自己与父亲多年来收集和整理的各种医药史料系统的展示给世人。截至目前,这里已收藏中医药文物及标本3万余件,涵盖新石器时期以及殷商、先秦、秦汉等各时期民间医药文物、图片、标本等,也包括中国藏、蒙、维、壮等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刘光瑞又创办了自己的第二个博物馆——“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展出有3000多块明代早期至上世纪初的珍贵匾额,主题涉及功德声望、婚喜寿庆、官府门第等六大类,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风土习俗。额博物馆里陈列有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北洋大臣李鸿章、晚清重臣左宗棠,以及孙中山、蒋介石等题写的匾额。刘光瑞精力的耗损,数十年的付出,收藏的艰辛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

  刘光瑞学识渊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类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薪传奖获得者,获国际大奖4项,国内科技奖、发明奖28项。和父亲刘少林一道创办重庆市神农中医药研究所、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少林堂国医书院;继承中医少林堂。著有《中国匾额学》、《韵典》、《中国民间医药系列丛书》等在海内外发行。收藏中医药文物及标本两万余件、古匾三千多块、古籍五万余册。

  中华民族的祖先偶然发现通过一些尖锐的物体碰撞肢体的某个部位,会出现减轻疼痛、缓解疲劳等效果,于是人们开始利用当时的磨制、挖制技术来制作石器工具来服务人群,这种石器被称为“砭石”,而这种缓解疼痛的方式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了——“针灸”。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健康。刺激方法包括用艾绒点炙或用针刺就这些管道的穴位,促进身体重新恢复平衡,进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刘光瑞所传承的刘氏刺熨法,要追述到300多年前的湖光填四川时,当时,原籍湖北麻城的刘氏家族,随着移民潮来到四川定居,入蜀的第一代,就开始在遂宁行医,这就是刘氏中医谱系在巴蜀传承的开始。清咸丰元年(1851年),第十代传人刘玉亭在遂宁创办遂安堂医馆,成为四川名医。清光绪年间,遂安堂传人把刘氏医术分别带到了成都和重庆,到了刘光瑞的父亲——刘少林这一代,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伟特征的刘氏刺熨法完全成型。

  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刺血术包括放痧法、刮痧法、揪痧法、挑疳法、药针法、火针法、放血法、双针一罐法等。火熨术包括滚蛋法、烧灯火、扑灰碗、趟热敷、滚药包、黄蜡灸、火酒法、艾灸法等。

  刘少林,出生于1921年,四川遂宁人。刘氏祖父刘玉亭,在遂宁业医,伯父刘紫云在成都业医。刘氏行医六十余年。先后在成都、武汉、遂宁、遵义开设诊所,悬壶济世,1953年定居重庆,创办重庆刘少林药房,1978年创办中医刘少林诊所、2002年9月30日申请注册重庆中医少林堂注册商标,2003年10月28日获得注册,注册号为3327122,商标中文为少林堂。

  刘少林于1980—1990年间,开始系统收集、整理和研究民间医药文献资料。在10年时间里专赴除台湾、新疆、西藏以外的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县、镇,拜访了500多位专家名师及中医绝技同道,走访了上千名疑难病患者,收集整理了数千万字的民间医药资料,相继著有《中国民间医学丛书》即:《中国民间刺学术》、《中国民间小单方》、《中国民间草药方》、《中国民间实用药方》、《中国民间推拿术》、《中国民间儿疗图解》、《中国民间敷药疗法》、《中国民间百病良方》、《中国民间疾病预测学》等,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民间医学丛书》也畅销发行国内外,共五次再版,发行总量在200多万册,还有16项新产品获国家专利。

  从秦汉至今约三千年的中国民间医药像一枝独秀的奇葩在中华土地上竞吐芳华,从神农氏尝百草,到华佗刮骨疗疾,扁鹊、张仲景、李时珍济世救人,浩如烟海的医药和文献,以及无数杰出的医苑人物,灿若银河。建设一个民间医药博物馆,集中展示我国民间医药的精华,将中国民间医药史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加以发掘、整理和发扬光大,便成为千千万万中国民间医生梦寐以求的夙愿。刘少林、刘光瑞父子经过长达近七十年的努力,创办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及重庆中医少林堂。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及重庆中医少林堂陈列了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各种藏品3.3万余件,集我国民间医药的精华,集史、医、药为一体,是重庆市旅游系统指定的定点旅游参观点之一,是经重庆市文化局批准、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中国唯一民营中医药专业性博物馆。刘光瑞继承父业,继续发扬光大。

  让中医走出国门,让中医为人类健康服务是少林堂的愿望。刘氏刺熨疗法,属重庆刘氏家族刘光瑞先生继承刘氏先辈而世代传承的医术。其历史十分悠久。《黄帝内经》就有刺血医术的记载。而刘氏的刺熨疗法,则起源于清•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迄今约350年,传承了15代。“刘氏刺熨疗法”是他家族世代传承的绝活,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主要治疗方式,对各种颈、肩、背、腰疼痛和内脏疾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2008年6月,“刘氏刺熨疗法”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氏刺熨疗法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刘氏刺熨自成一体的疗法。刘氏刺熨疗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其基本特征是:理论依据性强,专科疗效性好,有各民族医疗的共通性,有临床针对性,操作隐秘性,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刘氏刺熨疗法传承口诀既有核心传承疗法,又有临床指导理论。该疗法是中国传统民间医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大地世代相传的民间医术绝活之一。  

  刘氏刺熨疗法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变化发展形成了刘氏刺熨自成一体的疗法,刘氏刺熨法包括刺血术和火熨术两大类别。其基本特征是:理论依据性强,专科疗效性好,有各民族医疗的共通性,有临床针对性。操作隐秘性,药材地源性等显著特征。刘氏刺熨法传承口诀既有核心传承疗法,又有临床指导理论,该疗法是中国传统民间医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巴渝大地世代祖传的民间绝活之一。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人命至重,有贵干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刘光瑞是真正能称之为“国医”的人,“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行医!”是他的行医准则。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刘光瑞不仅术业有专攻,更博古通今、殚见洽闻,大有汉代博雅之风,他非常低调,他追崇宋代隐士,淡薄名利,隐于民间沉心研发。《医工论》中有言:“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只有灵魂的沉淀和道德的坚守,才能为良医,才能得到尊重。在我看来,刘光瑞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需要的良医。

  蔡律  2019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