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调查中称: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5000~10000元,高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4336元,折算到每个月为2028元。笔者认为,中等收入群体不能与中产阶级混淆,中产价级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从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说,收入上下限应该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这个群体的收入下限:等于全社会成员的平均收入;上限:高于平均收入两倍。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以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的,已经有4亿多人,约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这些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可以列为中产阶段范围。而社会学认为:在一个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中间阶层应占到一个社会的60%-70%,所以,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还是大大偏低。瑞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超过了60%(例:在“中等收入者网络认知状况调查”中,大部分网友认为中等收入者年收入应为5万-10万,这与专家给出的1-3.2万的区间,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中国存在着较高的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例:在2009年,收入低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达62%。这部分人主要在农村,占农村总人口的85%左右。因此,中国现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结构类似于一个宽底座的金字塔,与橄榄型收入分布相差甚远。
通过中国居民睡眠时间、上网时长、工作时间,以及学习习惯的调查来探讨中等收入人群的特征,通过分析引导居民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男人睡得更少,居民睡觉休息平均时间为9小时19分钟,全天占比38.8%。其中,男性9小时16分钟,女性9小时22分钟;工作日9小时13分钟,休息日9小时34分钟。上网时长剧增。2008年平均一天的网民冲浪市场仅有14分钟。2018年居民通过手机或PAD上网的平均时间为1小时53分钟。其中,男性2小时,女性1小时46分钟;工作日1小时48分钟,休息日2小时4分钟。中等收入群体工作时间最长。工作时间为7小时51分钟。比低收入群体多34分钟,比较高收入群体多9分钟,比高收入群体多27分钟。收入越高无酬劳动时间越短,按收入由低到高,各收入群体无酬劳动时间分别为3小时19分钟、2小时15分钟、1小时55分钟和1小时45分钟。
中国居民日常学习行为的特征,来判断致富程度的趋势。一是越穷越看电视。2018年居民观看电视平均每天时长为1小时40分钟,但比十年前减少了26分钟,占全天时间的比重为6.9%,下降了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看电视时间比2008年减少35分钟,农村居民减少13分钟。收入越低的居民看电视时间越多,低收入群体每天看电视时间为1小时50分钟,比中等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分别多15分钟、32分钟和46分钟。二是,越富越读书看报。收入越高的居民阅读书报期刊的时间越多,高收入群体阅读时长为20分钟,分别是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群体的3.2倍、1.9倍和1.3倍。高收入群体中21%有阅读行为,而低收入群体只有6.6%有阅读行为。一个社会大致可分为4个阶层:富裕阶层、中间(中等)阶层、劳工阶层和贫弱阶层。中间阶层的出现,使原来对立的贫富两极变成了一个连续的数列;收入和财产从富裕到贫穷逐级递减,这就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造成的社会对立情绪。。
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地域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区间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集体。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变而改变的中等收入群体的集体的总称概念,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衡量。中等收入群体是指月收入在2000-5000元。这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概念,接近于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或阶层)概念。衡量中等收入群体两个标准。一是,物质财富。收入和财产:“收入中等,宽裕有余”。标志:在房有车,有一定的金融资产。中国社会的小康生活水平是中间阶层的中国式表达。二是,精神财富。职业声望和自我认同:职业稳定性。社会评价:因资本经济的崛起,知识分子、白领、专业人士常是中间阶层的近义词。社会认同:因中间阶层意味着一种人人和家庭的有尊严、可持续的生活形态,所以社会认同率高,社会大众都想成为中间阶层。说明一个社会在生活态度上的积极上进。
中国至今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因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并且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低于平均增长速度,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低收入人群的比重会随之增加。要使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必须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超过平均增长速度。笔者认为,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占比有两个措施。一是,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政府需要加大收入再分配的政策力度,防范两极分化特别是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二是,中等收入群体加速转移。加速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另一方面发展教育,包括普及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探讨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策略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