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最早实施分类垃圾的是德国(1972年)

中国最早开始垃圾分类是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最初的分类桶是居委会成员用省下的年终奖购置的。分类后的垃圾由居委会联系的小贩和企业来清运。

有关数据报道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约有10亿吨,并还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杭州市三年的垃圾可填满整个西湖。

与此相应的,是严重不足的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中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窘境,而垃圾分类可使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减少三分之二。

混合收集 环境污染加剧弊端重重

△垃圾乱投掷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垃圾分类最好按照垃圾的不同处理要求进行分类。所以可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利用垃圾、可焚烧垃圾、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危险填埋场处理)、其他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

但目前我国主要的垃圾收集方式仍是混合收集。混合收集存在以下弊端:

♦增加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废电池(有害垃圾)的混入有可能增加垃圾中的重金属含量,从而处理时易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降低垃圾中有用物质的纯度和再利用价值:如废纸会与湿垃圾粘连在一起。

♦增加了为处理垃圾(如堆肥)而做的后续分拣工作:如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混合收集,易滋生蚊虫细菌,也增大了二次分拣的难度。

因此,提倡并落实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必要且相当有意义的。

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

2020年底前,在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包含直辖市、省会城市等。

垃圾分类的优点有哪些?

减少占地

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减少污染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污染环境。

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还可以减少危害。

变废为宝

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双,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分类垃圾桶有哪些?

1.红色垃圾桶: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灯泡、废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废家电类、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

2.绿色垃圾桶:餐厨垃圾(包括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鱼、肉、骨头以及废餐具、塑料、纸巾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3.蓝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4.黄色垃圾桶:医疗垃圾(如使用过的棉球、沙布、胶布、废水、一次性医疗器具、术后的废弃品、过期的药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