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解了温铁军的八次危机论,就好理解为何要再搞上山下乡了——解决城市就业难问题。当然,这次的上山下乡,与历次同类运动又有不同。不同在于,这次的危机是结构性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与我们的经济产业结构不适配造成的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结果。
作者:政经天一楼主韩和元
从团中央的意见说起
团中央的《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于近日出台,《意见》要求:
①动员1万名学生党员、团员下乡兼职基层干部
为了培养乡村治理方面的青年后备人才,共青团的文件当中提出,2022年前,要力争组织动员不少于1万名学生党员、团员下乡,兼职基层干部。
②培育20万创业致富带头人
建设一批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基地,力争2022年前培训出20万名青年带头人,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市、县级主要依托种植园、养殖场、企业,乡村级主要依托家庭农场、农民科技文化中心等。探索“互联网+”培训模式开展共享课程,帮助更多农村创业致富。
③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
要建设一支信息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农场电商队伍,力争2022年前帮助1万名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在三农领域创业就业。鼓励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提升当地农产品知名度,开展青年农场电商大赛等活动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④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
2022年前,力争组织超过1000万人次的大中专学生,以志愿者的形式下乡,参与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包括进行科普宣讲,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组建爱心医疗服务团等。
⑤引导10万青年返乡创业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通过定期举办政策宣讲、资源对接、集中培训等,争取在2022年,引导10万名高校毕业生或外出农村青年返回农村创业就业。
⑥动员10万名青年下乡,改造乡村人文环境
竖立文明乡风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目标之一,到2022年,要累计动员超过10万名青年下乡,推动农村移风易俗、环境治理、乡村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事实上不独团中央号召青年返乡,农业农村部近日也发布了《农业农村部2019年人才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培育100万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乡村振兴骨干人才。
温铁军的观察
那么,上述部委为何要出台上述文件呢?《意见》给出的理由是: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青年工作队伍,为加速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但个人认为,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温铁军教授的八次危机论,将有助于理解这个原因。
在人们通常的意识形态中,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也不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最多只能算是经济波动,而不能算是危机。但温铁军却认为,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且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间,已经发生了8次(现在改为 十次)经济危机。
而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阶段性特征有关:在 “城乡”二元对立的基本体制矛盾约束下,工业化、城镇化以及整个体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农”转嫁,因而城市的产业资本就可以实现“软着陆”,原有体制得以维持。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理解了这个,就好理解为何要再搞上山下乡了——解决城市就业难问题。
当然,这次的上山下乡,与历次同类运动又有不同。不同在于,这次的危机是结构性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与我们的经济产业结构不适配造成的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结果。
现阶段,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是,一方面大量工厂招不到蓝领,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错配的教育体制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教育体制不是适应中国的产业结构,去像德国一样,培养供给中国需要的产业工人。而是学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产业结构的美国。结果是,这种体制培养了无数可能适应于现代服务业的劳动者,但市场更需要的却是德国教育体制下的那种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