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过百亿的掌阅科技还找不到突破口吗?


 

 

2019年4月19日,掌阅科技披露了2018年财报,财报显示,2018年掌阅科技全年总营收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全年营业利润1.38亿元,同比微涨3.5%,低营收增速10.6%。实现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上涨12.55%。

虽然掌阅科技2018年全年业绩较同期有所上扬,但细致看来,可以发现隐藏在其中的危机很难逆转。掌阅科技2016-2018年期间持续尝试多元业务,但迄今为止,据财报显示“数字阅读”业务依然是掌阅科技唯一主营,占2018全年营收的94.06%,业务利润占全年利润总额95%。

 

而通过分析掌阅科技年报可以发现,从2016年到2018年,掌阅科技数字阅读增速从91.3%、39.21%,降到了5.61%;“数字阅读”毛利率持续下滑至27%,连同2017年已经连续两年下降3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还分析,掌阅科技真正的危机不在于财务数据增长慢,而是掌阅科技自生长的内驱力已经消耗殆尽了,究其根本是因为掌阅科技赖以起家和上市的“出版图书数字阅读”这个单一业务需求已经形成封闭式的中台业务。

对此掌阅科技试图改变,据公告显示,2017年掌阅科技引入包括《围城》等作品独家电子版权,2018年引入了《十九岁的时差》、《金庸作品集》、《季羡林全集》等内容。但面对现今的市场,流量越来越贵,渠道越来越小,成本持续增长,掌阅科技想要开拓新市场已经很难了,根据比达发布的最新移动阅读数据显示,2019年Q1移动阅读厂商全景生态流量市场份额阅文集团占据25.8%;掌阅文学占20.3%;阿里文学占20.1%。占比第二的掌阅正被阿里文学越来越逼近。

为此掌阅科技开始培养自身的原创内容,与如与“月关”、“天使奥斯卡”这样的网络文学知名作家签约,发展“掌阅文学”的内容。为培养原创内容、产品,掌阅科技收购、以及共同设立了共四家原创内容经营公司,包括南京分布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占股20.76%;天津奇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占股70%;深圳掌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南京墨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占股46%。这是掌阅科技在数字阅读增速缓慢,硬件市场竞争加速下的新策略打法。

专业人士分析掌阅科技的这一策略,认为掌阅科技的布局是正确的,一方面完善新业务,为未来生态做基础准备,另一方面是通过原创内容有效提升公司竞争力、留住用户,不过,要想让原创内容快速发挥红利效应,还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说,要想壮大增值服务业务,短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掌阅科技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了,现在的掌阅科技股东纷纷套现离场,股价的不断下跌,2017年9月掌阅科技在上交所挂牌上市,首日开盘价为5.83元/股,市值为23.38亿元,之后经历N个涨停,而这样的涨势持续到11月中旬,在这之后掌阅的股票开始下滑,从2017年11月8日到2019年4月22日,股价从66.25元跌至23.99元,跌幅高达63.79%。十八个月时间,市值从曾经的200亿跌落至96.2亿,蒸发超过100亿。在专业人士看来,如果掌阅还找不到新的突破口,破发或许不会太远,所以,留给掌阅的时间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