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具体展示是仪式性行为
喻建国
人类最早的礼展现于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的活动中,并形成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譬如人们见面时,就有礼的展现:面带微笑相视,和爱伸出右手,与人相握摆动。实际上这就是一套目前大多数人们见面时的仪式性行为。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在人们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古人说“礼者敬人也”,礼仪就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它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接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用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人们在遵守一种礼的行为模式后,也在将这种礼的内涵在自身的思想深处获得巩固和积淀,也就是说,人们会在行礼的过程中,将礼的内涵在自己的思想深处加以铺陈,让礼的内涵在建筑自己的思想大厦中添砖加瓦刷墙染色注入文化。
仪式性行为有各种不同规模,小到个体,大到集体、社会、国家、人类。有一个人他非常思念已经离去的妻子,她每天出门时总要去摸一下他的妻子种在花盆中的一株茉莉花树,这就构成了该个体的一个仪式性行为;在奏国歌或唱国歌时,该国歌的所属国民都会立正,这就形成了国家的一个仪式性行为;在举行结婚仪式时,来宾都会对新人表示祝福,这种仪式性行为就形成了人类的一种仪式性行为。
为了巩固人们对某一种信仰、文化、意识的笃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内蕴某种信仰、文化、意识的仪式性行为在人们的作为中不断固化和深化,每一次固化和深化的延伸都在该个体的思想中扎根蔓延盘根错节全盘确立。1985年夏开始直至2006年,在我施行德育的学校,我都会在早上站在校门口恭迎每一位到校的老师和学生,形成一套仪式性行为,将德育的内涵每天一早学生和老师到校时就受到熏染、深化并固化,效果十分显著。
现在我每天打开电脑时都会先行完成一些对自身的按摩动作,并呼唤自己向人类最高写作寿命前进,这既是一整套习惯,其实也是一整套仪式性行为,它也在固化和深化我的一种思想、信仰、文化和意识,是我的一种写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