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可以提高效率
工业化的最大成就是生产线诞生和快速迭代,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极大提高了产品的普及率,当然也提高了所谓“撞衫”的可能性。
标准化是精度提高,标准化是效率提高,标准化更是质量的稳定和不断提高。
标准化强调法制、强调通过制度管人,而不只是强化人治、用人来管人;标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变化因素,于是才有可能将芯片从22纳米,做到了7纳米,未来还会到5纳米和3纳米。
标准化是高品质的保持,没有标准化的保证,就不会有指批量生产的高合格率。
模板不仅是标准化
曾经有人讲地产与农业相似,要看天吃饭,我们的天就是政策。
从局部细节上讲,虽然都是在中国的领土上,但每一个省、市还都略有差距。比如在测量规范、消防规范的掌握上,全国就有不少的差异。
除了政策影响之外,地质和气候的影响也是重要的,比如高寒地区、软土地基、超高层等等,都对开发进程有所影响。
但稍微向上抽象一下,就可以发现,住宅类地产的开发差异不大,商业类地产的开发进程同样有很好的相似性,再向上,商业和住宅地产的开发同样共性多于差异。
再者,同一板块内的业务,比如住宅开发的差异更是“微不足道”。
模块不是要把所有业务都做成标准化,而用一种思想把同类业务抽象出来,形成一本“作战指南”,用于指导和提示一线作战人员,以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
减少选项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门
变化是绝对的、快速的,变化还是多端的。这些变化,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决策速度和准确率。
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就要形成决策的模型,将那些影响较小的因素直接去掉,只保留重要的影响要素,就形成了更有效的决策系统,即模板。保留下来的关键节点就形成了“纲”,抓好了关键节点,就可以做到“纲举目张”。
模板不是教条,而是思维和决策的体系。 (14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