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正面临决战时刻


 

  中美贸易战正面临决战时刻

本文节选自《世界多极化与人民币高估值风险》

  文尹泽

  -----对于美国而言,长期的贸易逆差和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不仅损害了美元的全球主导货币地位,而且也日益动摇到美国国家信用,降低美国在全球的融资能力,从而使美国沦落成为二流国家。

  -----对于中国而言,长期的贸易顺差将逼迫政府不断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抬高房价来稀释基础货币释放,以保障经济增长在低通胀下的活力,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天生存在一种缺陷:大量的政府投资和高房价将抬升生产要素成本并最终抑制消费,造成境内企业对外失去价格竞争力,对内产能过剩无法自我消化,长期持续下去,受到外部性压力冲击时,在一定时点将会导致投资者集体逃逸,进而造成普遍性失业的社会危机。

  ------两个大国之间既存的经济循环已经无可持续,除了各自都需要改变外,在更大程度上,将来谁来主导全球经济话语权将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 ,是人民币主导世界贸易与服务,还是美元继续其辉煌。二者必居其一。

  正文:

  如前文所述,在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的误导下,中国在十年前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过程中错失了击溃美经济的最佳机会,致使美国以最短的时间内修复了在危机中受到损害的金融系统并在市场出清后走向了持续复苏的进程。

  借助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美联储借力中国经济,三次量化宽松而未历经衰退恶性通胀历程,就让美国经济终止衰退走向复苏。

  美国经济复苏后,中美之间上演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双方打起了贸易战。 但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中国拯救了美国经济,无论中国知道或者不知道,这是一个事实。

  中国拯救了美国,但将自身经济送上了危险泡沫进程,无论中国知道或者不知道,也是一个事实。

  美联储与中国央行在次贷危机后各自完成了一次在全球危机面前消化恶性通胀的救市奇迹:

  在美国,美联储为市场注入了大量货币,但美国没有金融危机后遗症——恶性通胀,次贷危机期间美国物价平稳,中国退税补贴商品供给为美国经济平稳复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国,中国退税补贴政策刺激了出口,中国在美国外需的快速恢复下,避免了大量加工制造业倒闭破产。次贷危机后,中美贸易逆差快速增加,中国储备了大量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增加了基础货币供给,但中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投资,很好地解决了基础货币供给过量的问题:天量的政府融资与房价的快速增长悄然吸收了超发货币。钢筋混凝土变成吞噬超发货币的怪兽。

  这样,在中美两国之间出现了一个经济奇迹:超量货币供应均未引致恶性通货膨胀。 这个经济奇观是如此地别致以至于热衷于喧哗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都不曾瞩目。

  但是这个奇迹背后,隐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推动发展的基础已遭到破坏。

  在美联储天量印钞大量采购中国商品而中国利用贸易顺差资金为美国提供再融资继续购买中国商品的循环中,美国已沦为中国的债务人,而中国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权人。

  短期而言,这种货币超发的现象对于两个国家而言都是有利的,都能够在低通胀条件下扭转金融风暴对两个国家所造成的危机冲击,美国借助中国廉价商品,在未造成恶性通胀的有利条件下利用天量货币修复了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成功复活了银行性用扩张。中国借助美国消化了过剩产能,避免了大量企业倒闭和普遍性失业社会危机。这种好处在2012年之前大家都看到了。

  长期而言,王杰先生认为,中美之间的这种经济循环是不可持续的。

  对于美国而言,长期的贸易逆差和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不仅损害了美元的全球主导货币地位,而且也日益动摇到美国国家信用,降低美国在全球的融资能力,从而使美国沦落成为二流国家。

  对于中国而言,长期的贸易顺差将逼迫政府不断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和抬高房价来稀释基础货币释放,以保障经济增长在低通胀下的活力。但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天生存在一种致命缺陷:大量的政府投资和高房价将抬升生产要素成本并最终抑制消费,造成境内企业对外失去价格竞争力,对内产能过剩无法自我消化,长期持续下去,受到外部性压力冲击时,在一定时点将会导致投资者集体逃逸,进而造成普遍性失业的社会危机。现在,这一时点已经临近,现实的各种因素也在催化这一时点在加速到来。

  中美两国之间经济循环的不可持续性表明,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科技战、汇率战以及经济制裁战是历史的必然,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演绎的结果,也是全球一体化再调整逻辑的必然。那些幻想继续依靠全球化经济依存关系来发展本国经济的想法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因为,两个大国之间既存的经济循环关系已经无可持续性,除了各自都需要改变外,在更大程度上,将来谁来主导全球经济话语权将决定两个国家的未来 ,是人民币主导世界贸易与服务,还是美元继续其辉煌。二者必居其一。

  客观地来说,中美之间是不可能达成任何贸易协议的,因为,就贸易顺差、逆差而言,如果能够通过协议解决的问题,一定是能够通过两国内部改革就能够实现的问题,如果不能通过内部改革能实现,那就说明这个问题存在外部性,即一方的受益必定以损害另一方为基础:历史上美日之间的协议已经说明了“外部性”损害这一事实。

  现在,这场贸易战已经进行了一年,双方并没有达成贸易协议,这对中国而言是不利的。 其实,特朗普所需要的并不是一份所谓的“有利”的协议,因为随着贸易战时间的推移,中国境内投资者和跨国公司的狐疑将变得不狐疑;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产业链迁徙路线将会更加明显;随着时间推移,羊群效应将不可避免。所有这些正是特朗普和其团队想要偷偷看到的。但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并没有看到。

  对于中国而言,即便降尊与特朗普达成贸易协议,也解决不了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外部性:其一、没有需求的购买会挤垮本国产业,其二、限制性条款将阻碍中国经济自由发展;其三、中美协议将成为世界贸易战在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要挟中国的范本。

  中美贸易战既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因此其方程的解也就必然蕴含在历史中。对于中国而言,只有在现阶段通过隐密的内外衡平计划安排而非零敲碎打地反击美国关税与制裁策略,就会出其不意地击溃美国经济,阻断特朗普经济复苏计划,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战威胁,美国经济并非无懈可击。错过了未来三个月,就没有机会了。

          历史是渐进演变的,但实际触发危机巨变的可能就那么几天。

  遗憾的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在过去的十年里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逻辑,因此也就没有预料到贸易战爆发,当然也就没有终结贸易战的良药,也就喊喊口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