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强北城市商业空间与产业的关系
作者注:深圳华强北经过近四年的半封闭式改造,于2017年1月重新开街,在这四年时间里,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和我国制造业一样,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发展变化。华强北开街后业态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受福田区科技局委托,深圳市电子商会承担了华强北产业转型升级总体规划方案设计,本人有幸继“中国电子一条街”申办工作后,再一次以深圳市电子商会电子信息产业专家课题组成员身份参与华强北发展的顶层方案设计。为此,本人翻出于2008年参与华强北电子一条街创建工作会上的发言,今天读来,关于产业与空间的关系,产城融合的问题,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此,把拙作拿出来请诸君指正,以期抛砖引玉,与各位共同讨论。
商业空间是产业的载体,产业是商业区的基础和灵魂。
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决定了一个商业区未来空间的发展格局,适合产业发展的商业空间规划布局与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推动,当商业空间的布局和容量适应产业发展时,必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以及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向着研发、软体化的高端方向升级,有着“中国电子第一街”美誉的华强北,作为深圳电子产业商业集聚最典型的区域,政府及产业界正努力推动华强北向着产业高端化、国际化的方向布局和发展。电子元器件采购方面的主要服务对象,与服务模式将由中小企业的零散采购,向国际分销商,制造企业对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服务模式转变,华强北将承载着一个品牌展示、制造企业展示的窗口,成为一个国际电子业永不落幕的展览交易中心。同时,未来的华强北还应该是贸易与研发设计,创意与创造相融合的多业态共生共荣的商业圈。
创意创新、交叉融合、时尚个性、快速响应市场,是未来华强北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大企业与小企业互补,适宜创业、生活、商业的立体化商住空间也是华强北未来商业空间的重要特点和要求。华强北未来的商业空间必然会进一步促进和提升华强北产业的升级,将会成为一个更为竞争有序的高端集约式发展商业典范。
华新村的空间改造所依托的产业定位,是延伸华强北电子信息产业主体,以补充错位发展的思路定位,在华强北电子信息产业与零售业两大产业有效辐射范围内,定位为以数码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展示体验为核心,涵盖零售服务、办公住宅、休闲娱乐、服务公寓的数码“诺科拉”空间,我认为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华新村作为华强北商业街区的延伸,与华强北有高度的关联度和可比性,将为华强北接下来的全面升级改造起到极其重要的试点和示范作用。
但我们也建议,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目前华新村对华强北的服务保障功能,特别是华新村目前在解决华强北工作生活的数万基础从业者的居住与生活的重要作用,毕竟他们是深圳、特别是华强北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要充分体现现代都市的人性化与人文关怀。
深圳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08年以51%的GDP贡献率位列第一,深圳的第二大产业是服装,截止2007年底,深圳服装业共实现产值1200亿元,出口106亿美元,服装企业3200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自有品牌800多家,其中国内知名品牌200多家。特别是深圳女装,在全国服装界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深圳时尚女装以其前沿时尚,创意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但深圳还缺乏一个集中用来展示发布深圳创意服装的高档场所,我认为,可借助深圳女装在全国的影响力,把服装产业这一传统产业,抓住深圳女装打造品牌,以加工向品牌打造的有利时机,借助于现代电子手段,抢先打造一个集品牌推广,创意与旅游购物,创新设计、发布交流与贸易,虚拟与实体相接合的秀场和交流贸易大买场,为深圳作为创意之都、现代工业旅游之都的名片打造出一个平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