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女性的就业


       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在很多场合见到各个行业的精英,往往都是男性比例较高。远了不说,就说我们这次江西财经大学赴清华培训团成员中,男性比例也相对较高。以我们小组为例,10名成员中只有2位女性。

现象摆在眼前,大家难免不形成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好像无论什么行业,相对更为优秀的总是男性。哪怕是诸如按摩师、厨师和理发师,这类传统看来较为适合女性的行业或工作,往往都是男性做得更好。甚至还有人认为,护士、育婴师、助产士这类工作,如果男性愿意做的话,也会比女性做得更好。

更不要说政治、金融和会计这类热门行业,或者机械、化工、能源、电子等这类理工男的传统专属行业,男性精英比例自然是高的离谱。

我跟很多已经毕业工作的学生聊过,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争取更上一层楼。其中,男性学生听了类似的鸡汤鼓励和正确的废话,虽然心里会有些许抗拒,但大体还能接受。至少他们心里明白,无论我唠叨不唠叨,努力前进总是正确的方向。而女性学生听了我这些不合时宜的劝告,则大多表示压力山大难以接受。

一方面,是女性自身潜意识里的自卑或先入为主的偏见。在大学求学期间,女性跟男性比自然不会有任何逊色,甚至略有优势。但是进入职场之后,在面临各类实际问题的解决处理时,跟能力相当的男性比,女性的潜意识里总是会有些许不自信。这类不自信可能是源自文化的、历史的、家庭的等多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先入为主的判断。

另一方面,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确实面临艰难的权衡。在生儿女、养儿女和育儿女的过程中,女性的地位确实是不可替代的。也正因为不可替代性,很自然的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庭事务。现实中,很多优秀女性之所以没有提升,不是因为她们的能力不济,而是因为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做出了自我妥协。

当然,也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制约女性的职业发展。例如,生理原因、性别歧视、特殊行业要求等等,我们可以找出一百种理由。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些因素或理由乍一看是劣势,换个角度其实也可能是优势。

正是因为女性的弱势地位,所以人们通常对女性的要求会比男性低。在完成相同质量的任务和工作时,女性总是能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比如在宴会上喝酒,男性一口喝一杯酒,大家觉得可能还不过瘾,甚至觉得诚意不够。但是女性如果一口喝一杯酒,朋友们可能就会禁不住的喝彩了。这个方面的原因,可能也是来自文化的、历史的、家庭的多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自我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先入为主的判断。

在家庭方面,女性确实牺牲的更多,不可替代。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女性劳动力供给方面,女性精英和竞争者才相对更少,努力工作的女性才更容易脱颖而出。同时,在劳动力需求方面,没有哪个单位喜欢清一色的男性员工,大家总是希望单位里性别更能平衡。由于女性竞争者较少,在处理和完成相同工作任务时,女性总是比男性能更容易得到晋升的机会。

所谓的优势和劣势,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其实都只是相对的,角度不同而已。要提升,关键还是要战胜自己,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摈弃先入为主的旧观念。

我记得前几年我给金融系的学生讲授《微观经济学》时,有一位女生课间问我说:“习老师,您觉得我们江财这个层次的本科生能找到什么工作啊?”

我回答说:“如果你这样想,那你以后肯定很难找到好工作。你一定要相信,那些所谓的985高校金融系学生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你就一定能找到什么工作”。

企业招聘员工的目的是为什么?是为了找花瓶还是为了给公司创造价值?如果你能为公司创造高于工资的价值,录用你就是值得的,江财毕业也是可以的,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你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985院校又如何?照样是不能要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能找到什么工作?而是要弄明白什么样的工作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才。

这样的话,同样适用于已经毕业并且参加工作的女性。你们一定要明白,全天下的女性处境是大同小异的。成功的关键不是看别人如何,而是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相信自己能够做得和别人一样优秀,甚至更优。并努力让自己成为这样优秀的人,朝着这个方向认真工作学习,就一定能成功。

    祝你们都能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