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股东联手罢免董事,警示意义远大于案例本身


     日前,中小板公司*ST德豪公告称,三家机构股东联合发来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提案,提案内容则是罢免包括王冬雷在内的4位非独立董事和2位独立董事。股东提议罢免上市公司董事的在资本市场上较为多见,但像*ST德豪这样的案例却不多见。

 
    首先,此次提议的是三家机构股东。*ST德豪三家机构股东分别是国寿安保基金、建信基金和北信瑞丰基金,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扮演中小投资者“利益代言人”的角色,最早要追溯至当年招商银行的百亿可转债事件,此后,像基金这样的机构股东就很少走到台前了。因此,此次三家基金一同出现,是非常罕见的。其次,根据公告,目前*ST德豪董事会一共有有8名董事,包括6名非独立董事和2名独立董事,除了国寿安保基金和北信瑞丰基金提名的非独立董事沈悦惺和已递交辞呈的独立董事王建国外,*ST德豪现有的董事会成员几乎全被要求罢免,其中包括公司董事长王晟和实控人王冬雷。
 
    在*ST德豪的股权结构中,三家机构合计持股12%,王冬雷、王晟合计持股17.97%。从持股上讲,机构股东处于弱势。最终能否罢免成功,一方面取决于三机构股东的临时提案能否获得董事会的顺利通过。如果遭到否决,则罢免无望。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召开股东大会时,股东的站队情况。如果其股东参会积极,且与三机构股东站在一边,那么罢免也并非没有可能。
 
    目前*ST德豪董事会,是去年10月份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履职只有大半年时间,也远远没有达到三年的任职期限。此次遭遇三机构股东的联手罢免,包含多个方面的原因。比如,2018年该上市公司暴露出不少问题,包括面临恶意诉讼、二级市场股价大幅下跌、募资被扣划、银行缓贷、缩贷、抽贷等等不利情况。此外,*ST德豪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募集资金、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以及2018年报被出具保留意见等方面同样存在问题。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三机构股东参与定增损失惨重。2017年三机构以5.43元/股参与定增,目前其股价在1.60元左右。三机构股东的损失可想而知。
 
    股价往往反映出一家上市公司质地、业绩、成长性等多方面的状况。像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其股价能够上涨至近千元的高位,与其公司治理良好、质地优良、业绩不俗等多方面是分不开的。*ST德豪作为一家老牌的中小板公司,曾经也辉煌过,但目前披“星”戴“帽”的现状,以及1.6元股价的事实,实际上已说明已是一家“问题”公司。
 
    根据相关规定,持股达12%的三机构股东是有权利提起罢免董事提案的。尽管上市公司方面表示,“将坚决反对不利公司稳定经营和发展的行为”,但股东权利不容剥夺。而且,透过该案例,其背后的警示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家问题公司,最终会遭遇投资者的唾弃。近年来,*ST德豪基本面持续恶化,也暴露出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内控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一结果最终传导到其业绩与股价表现上。其股价的持续下跌,本质上是投资者唾弃的必然。
 
    上市公司损害投资者利益,股东会奋起反制。*ST德豪近年来股价持续下跌,披“星”戴“帽”,已经存在退市的风险。显然,该上市公司已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是造成三股东股东提议罢免董事的主要原因。如果相关股东能如期举行,相信参会的中小股东都会站在机构股东一边。
 
    热衷于再融资埋恶果。此次欲罢免董事的三位股东,正是当年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参与机构。如果2017年上市公司没有实施再融资的话,那么也就不会发生机构股东罢免公司董事的事情。反过来又说明,此次罢免事件,正是上市公司热衷于再融资埋下的恶果。当然,如果最终罢免成功,那么上市公司可谓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