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风化雨润心田
每当我从住的地方去学校,中间要经过一家小学,只要听到同学们背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一诗时,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儿童时代,想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爸爸妈妈为供我上学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守护一群羊,是爸爸交给家里最大孩子的责任。让羊吃饱,再把它们安全赶回家,是爸爸对我最好的叮咛。星期天,有许多美丽的早晨和黄昏,我举着爸爸递给的鞭子,与弟弟、妹妹、邻家的孩子一起,把羊赶到一条望不到头的山谷里吃草,等羊儿在谷底和山洼专心吃草时,我们几个人便坐在一起,轮流讲述从大人那里或小人书上看到的故事。那时的故事里有“宝葫芦”、“金马驹”,当然,也不乏有神仙、妖怪、还有救人的白狐,吃人的毒蛇…
有时,我们就在一条小溪边玩水。清清的溪水上漂浮着我们用木棍扎成的小船,船上用泥捏成的将军,正扬手指挥一场看不见的战争。看着清清的溪水流进我们挖开的城堡里,并从一个城堡的暗道流进另一个城堡的暗道,最后又流回小溪时,我们便不由得产生一种对一场战争的小小阴谋得逞的快感和自豪。
整个下午,我们忘记了山洼上吃草的羊和被溪水弄湿的衣服,黄昏的空气里传递着我们欢快的吆喝声和笑声。直到今天,每逢与已成人的儿时伙伴谈起那些放羊的事,眼前仍浮现出嬉戏打闹的场景。
放羊的日子里多半是舒心而愉快的,但偶尔也有恶作剧的时候。一次,放羊的龙娃提着一条蛇,扔在我们正走的山坡上,那蛇翻滚着身子向我们脚下滚来,三个伙伴顿时吓得乱叫乱跑,龙娃却站在我们身后笑得前仰后合。事后才知那是一条死蛇,不过有近半个月,我们三个人都不愿理龙娃。原来一起放羊的小伙伴分成了两个阵营,龙娃也知道自己做的有些过分。见我们孤立他。放羊时,他就把羊独自赶到很远的山坡上,我们当时并不理解他内心的孤独。
必定是儿时的伙伴,我们也想与他和解,谁知竟出现了意外。一天,我们都回家了,还不见龙娃回村。他的爸妈还有几个村民一起向他放羊的山谷寻去,一边走一边叫,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月亮都上来了,还不见他们回村。夜半时分,我们看到有人举着火把,最后听爸爸说,龙娃掉进一个山洞,等他爸妈找到时,他已昏了过去。羊儿站在水边咩咩叫着,几天后,他爸爸就将羊全部卖了,我们觉得很对不起龙娃,多年来,我都耿耿于怀。
龙娃的事给了我们很深的教训,不等天黑,就满山架岭地赶羊,暮色降临了,我跑得满头大汗,衣服上残留着被枣刺划破手臂留下的血迹,被风吹起,有种风雨潇潇天涯路远的悲壮。羊背上的少年,如血的残阳,遗失的落叶,无边的风声,破碎的眼神,清晰得刻骨。
我快上学前,走到头羊身边,摸摸羊头,拍拍羊胯,它凑近我,轻轻嗅着我的头发,衣服,湿润的气息离愁一样让人难过。我突然想哭,发现羊的眼里也流出泪,是不是舍不得我走呢?因为天亮后,它会被爸爸卖掉,我们再见不能,而我也会去学校,从此,天涯相隔。我不由得又摸着它的耳朵,抱抱它的脖子,很想每天伴着它,在冬去春来之间的山坡上响着鞭子,打着胡哨。
耳边风声猎猎,笛声寂寞。头羊在月光下不问寒暑地站着,离开它时,我只说了一句:“伙伴,你是最棒的”,它扬了扬头,我知道它听懂了我的话,于是自个儿心里高兴万分,像春天和煦的风在吹,吹起了碧草青青,吹起了鲜花簇簇。
多年后,我才理解,爸爸为什么过两年甚至一年就要卖掉那些个大的羊,因为他用这笔收入,加上他微博的薪水,把一个三个孩子都上学的贫寒家庭支撑起来。
童年时代的生活是愉快的,往往在做完作业时,我们会开心的玩。如果在家里,我们会跳皮筋,我和弟弟对面站着,中间保持三米距离,扯起一根结起来的皮筋,妹妹一边跳着,一边口中唱着歌谣:“一二三四五六七,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如果是男孩,我们就玩弹球。一般是在地上挖三个距离相等的坑,从第一个坑弹到第二个坑,在弹到第三个坑,再从第三个坑弹回第一个坑。如果有一个坑未弹进就算输,如果有两个坑未弹进,就要加罚,通常情况下,是从家里偷来苹果、红枣或枸杞让几个人分享。
我们也有过调皮捣蛋的时候。村里九爷爷家有两颗杏树,“六、一”儿童节放假,龙娃会叫我和弟弟三个人去偷九爷爷家的青杏,龙娃上树,弟弟在下边拾,我就在门外放哨,只要看见九爷爷回来了,我会打口哨,弟弟会传给龙娃,龙娃溜下树,我们像敌后武工队员,翻墙逃走。然后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吃那杏子,因为未熟,酸得人连馍都咬不动。
那时,学校门前常有卖冰棍的。看到别人手里有冰棍就流口水。一次实在想吃,又没钱,就从家里偷了三个鸡蛋,买来三个冰棍,姊妹三个一人一个,之后被爸爸知道,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晚上休息时,妈妈看我身上红一道,青一道,就抱怨爸爸下手太重,我却不以为然。
还有一次,村里来了货郎。那熟悉的拨浪鼓一响,我们就一窝蜂似地跑出大门,争着抢着围住货郎,看他玻璃柜子里红红绿绿的纸糖,就想流口水。我一摸口袋,两手空空,就跑回家,想找铝线,铁圈去换糖,旮旯拐角找遍了,也没啥卖,后来,我看一只旧鞋,前边已张了口子,心想大概没人穿了,就拿出门交给货郎,结果只换了两颗纸糖。我就跑到村边的老榆树下慢慢用舌头舔着,见有人来了,赶快用废纸包起来,等人走远了,再取出来,就这样把两颗糖吃完了才高兴地回家。
过了两天,天下雨了,妈妈想把脚上的新鞋换下来,就是找不见那只鞋,开始我装作不知道,最后见妈妈坐在凳子上不吭声,过一会又去找,当她从床底下站起来时,只见灰尘、蜘蛛网罩在她头上,我心就软了,只好向妈妈说出实情。妈妈用笤帚狠狠向我打来,吃饭时,碗很烫,我端不成碗,只能趴在案板上吃饭,但我不敢看妈妈的眼睛,我觉得对不起妈妈,我问心有愧,并暗暗发誓以后再不偷家里的东西了。
后来,只要听到货郎喊:“破布鞋,烂套子,不能戴的旧帽子,拨浪浪浪……碎锅片,烂锅盖,用不上的旧皮带,拨浪浪浪……烂鞋底,旧鞋帮,不能再补的破衣裳,拨浪浪浪……长头发,瓷碗片,碎铜废铁旧灯罩,拨浪浪浪……”时,我都不去围观,我把自己关在屋里和弟弟、妹妹玩“剪刀石头布”。
儿时读书不用心,不知书内有黄金。有一次,作业不细心,错了几处,被代课老师在脑后打了一巴掌,那是钻心痛啊!从此,我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刻苦用功,认真读书,到小学毕业,我的成绩都保持年级第一。
我家地处甘宁交汇的黄土高原,山大沟深,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爸爸妈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记得上中学时,每天都吃锅盔馍,喝白开水。冬天到了,寒风刺骨,冰天雪地,馍冻的像冰块,手掰不开,只好借用同学的裁纸刀慢慢地捣,由于又硬又干,一下子把碗里的水都吸干了,这样一来,又得重新去接水,折腾了好长时间才能吃到肚里。有几次回家想给爸爸妈妈说看能不能换换口味,可当我看到爸爸妈妈汗流浃背的忙碌背影,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对爸妈的恩情,除了尊崇和孝敬,唯有感谢!正如有一首歌里边唱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让我身同感受。
在中学学习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然而,让我今生难以忘却并刻骨铭心的是我的班主任刘世姝老师。一次,我患了重感冒,刘老师把我送到卫生院,大夫诊断后开了几副中药,回校后刘老师每天为我熬中药,还让她女儿叫我去她家服药,也借机在她家吃一顿便饭。在我心目中她是我的老师,却又像我的母亲,到那去寻求大爱,原来就在我的身边。近一个星期无微不至的关照,我很快痊愈了,那段日子是我最奢侈的经历。当我在刘老师房间看到有人为她写的书法:“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时,我对她油然而生敬意。我决心向刘老师学习,牢记古人遗训:“少年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努力学好各门功课,以优异成绩报答老师的关爱。正因为有刘老师的严要求,高标准,我才顺利考入高中。但刘老师的教育为人,做人的道德风范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她孜孜不倦的教诲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七月二十一日,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爸爸妈妈忐忑地接过邮递员送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到这一幕,我左右为难,犹豫不决,说到底就是一个钱的问题。爸爸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拍着我的肩膀说:“别怕,咱家有钱……”入学报到的前一天,妈妈、叔叔婶婶、兄弟姐妹送我到汽车站。这时,爸爸才急匆匆地骑着自行车赶过来,掏出来一沓发皱的钱递给我……
当走进高等学府时,看到了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看到了努力拼搏的学哥学姐,看到了……我就暗下决心,不但要上好大学,还要考研究生、博士生。
大学期间,由于我来自农村,受到高原气候的影响,皮肤黝黑,个子矮小,经常受到个别同学的嘲笑。课余时间,同学们结伴出去游玩,我就躲在图书馆里用读书唤醒自己的心灵,始终坚信“知识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十多年过去了,当得知家乡大力发展枸杞产业时,我怀揣着让家乡变得更美的梦想创办了张大拿农业港。但只要回想起自己在求学路上风雨兼程,不怕严寒酷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时,总忘不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忘不了昔日老师陪我读书的点点滴滴。
原载于《靖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