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社会环境


 (为粤港澳金融科技师培训教材编写的“投资伦理”章节部分内容)

投资活动不仅仅是商业行为,其本身带有道德属性,按照一般伦理标准,烟酒,动物实验,石油,涉及黄赌毒或神经成瘾以及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投资,有可能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投资者的选择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道德水准和取向,而且由于公众效应,也会对社会环境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伦理标准,而基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角度进行有选择地投资,排除可能产生社会问题的可持续投资,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潮流,值得国内投资者学习和借鉴。我们简单列举几个英国的例子。Iris Software投资了社会企业Digital Mums,专为失业妈妈提供经营社群媒体训练,帮助她们学习有关知识及技能,填补中小企业部门的职位需求,一方面让她们减少经济问题,并于家庭及工作中取得平衡。另一间英国创投公司BGV致力于投资运用科技及新媒体解决社会及环境问题的技术创新者,自2012年以来,成功推出逾90个“技术向善”型投资项目。The Engine投资战略是整个科技领域内的“难啃黑科技”, 面向那些融资无门的突破性科技创业公司,其独特之处是充当领投人,投资周期比传统投资预估周期延长 1-4 年时间。他们一般会从两个方面综合权衡初创企业的投资影响和回报:能否发展成为大型企业,能否积极改变人类和地球环境。

选择符合伦理标准的投资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盈利。相反,如果投资更顺应社会进步的方向,为人类、社会、地球做出更多贡献,本身也会得到更大发展,投资者应从战略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以2013年正式成立的社会股票交易所(Social Stock Exchange)为例,据交易所最新年报数据显示,小型社会投资基金的内部回报率(IRR)为9.5%,不仅投资回报不俗,而且为社会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和展示平台,弘扬了正面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很多违背社会伦理和公德的事件,如三聚氰氨、瘦肉精、幼儿园虐童等,对社会公众、涉事企业、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除了单纯关注投资项目的收益,也开始关注其造成的外部性和社会意义。

案例10  浙江医养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带来了新的消费需求,也促进了医养结合理念和康复、护理、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美国400060岁以上老人在医养服务上的全年消费超过2800亿美元,而国内60岁以上老人已近2亿人,医养服务市场几乎为零。

投资绿康项目之前,为建立科学、客观的行业认知与投资逻辑,投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投研工作,历时18个月时间走访了21个地方政府、35家养老服务机构,组织了三场专家论坛,进行了两次区域性的抽样市场调查,最终明确了行业趋势、供需关系、政策环境以及行业门槛。进一步调研发现,2012年在上海地区仅医养型护理床位缺口就达32,000张。

在完成了绿康项目的投资之后,绿康团队明确了“轻资产、嵌入式、连锁经营”的战略发展方针,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新设连锁机构覆盖浙江省内主要城市。为帮助绿康实现目标,投资团队在运营支持、预算制定、KPI制定、品牌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在价值实现上,将每年全部的利润投入于公司的经营扩张。投资团队与绿康团队一起坚守初心,为中低收入老人提供服务的定位不动摇。

在投资之后的四年里,绿康团队基本实现了其创业初心——为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政府分忧。绿康旗下连锁医养机构从4家增长至15家,床位数由约600张增长至约10,000张;新设居家服务网点14个,覆盖约10万名居家老人。以医保费用为例,在绿康护理院长期卧床的一位失能老人日均医保费用400元至600元,但在二级医院日均医保费用可达近1600元。

国内大量企业投资医养护理行业,大幅提升了稀缺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通过有序良性竞争,为解决老有所养的社会生态做出了贡献。

案例11  幼儿园虐童事件

20171123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红黄蓝教育(股票代码:RYB)被爆出虐童事件。据《新京报》报道,北京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到老师扎针、喂不明药片。[1]受本次事件影响,赴美上市不足2月的红黄蓝股价大跌。当地时间25日收盘,红黄蓝股价暴跌38.41%,报16.45美元,跌破发行价18.5美元,市值缩水约2.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19.4亿元。而红黄蓝在927日上市当日,股价曾暴涨40%。暴涨暴跌反映了市场前景美好的幼教事业更应该高度留意社会影响。

虐童事件并非孤例,此前不久,上海携程亲子园也爆出了虐童事件,此类违法事件频出,凸显当前整个幼教行业亟待整顿、规范。而作为这类事件的主角,幼儿园当然逃不了干系。人口红利使得幼教行业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吸引了大量投资,而投资方过度逐利的商业行为又导致行业乱象丛生。

从投资的收益角度看,红黄蓝幼儿园无疑是成功的。该机构顶着“中国幼儿教育第一股”的光环,按营收计算,其市场份额在国内位居首位。“红黄蓝”采用的是“直营+加盟”的商业模式,轻资产,发展成本低,也有助于规模扩张,在短时间内占领更多市场。“红黄蓝”的直营幼儿园每年新增10-15家,加盟幼儿园每年新增40-50 家;亲子园以加盟模式为主,每年新增100-200家。 仅2014年底到20176月,红黄蓝幼儿园和亲子园数量就从627家增长到1108家。简单做个计算,假设如果每家幼儿园当年的事故概率为0.1%,则整个集团当年不出事故的概率仅为33.27%

幼教行业的扩张绝不仅是投资办学,买地建校这么简单。迅速扩张的同时,管理难度和责任在呈指数级的增长。早在2015年,吉林四平红黄蓝幼儿园就曾发生了一起虐童事件,十余名儿童被针扎、恐吓虐待,最终涉案的4名教师被以虐待被监护人罪追究刑责。“红黄蓝”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相反,对资本市场的反应非常重视。事件发生后,该机构未及时向公众披露真相,却在第一时间召开投资者电话会以稳定股价。之后,“红黄蓝”又紧急抛出5000万美元的回购计划。

在这个事件过程中,受到社会舆论抨击的不仅仅是红黄蓝教育机构,一些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引发了全社会热议。投资人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而资本市场的底线就是每个投资者的道德底线构成的。事件曝光之后,尽管美股市场上的教育股普遍上涨,红黄蓝的股价却一蹶不振,体现了资本市场的道德底线,对这样恶劣的行为零容忍。

但是,就在虐童风波爆发时,在美股盘前交易时段,红黄蓝股价曾一度重挫近50%,股价在开盘大跌至15.56美元后,出现了两次大幅度上涨,收盘价仍然比开盘价15.56美元要高,也就是说,尽管一些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在买入。根据数据显示,成交量高达193.2万美元,环比飙升148倍。

“红黄蓝事件”后,其股价大跌,连续两天换手率超过20%,这意味着这两个交易日,股票至少易手两次,除了红黄蓝自己的护盘资金,还有不少人参与了“抄底”。这样的行为无异于为了蝇头小利而食人血馒头,遭到了全社会的唾弃。查看红黄蓝前十大机构投资者的最新数据,可以发现其前十大机构投资者换了个遍,之前有两家来自中国的基金在最新的榜单中都消失了。而另一位中国互联网大佬却抄底成为排名第四的机构投资者。有网民嘲讽那些趁乱买入“红黄蓝”股票的投资者“为了发财而不顾道德底线”。

 

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越来越多的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商业行为被揭露,引起社会舆论讨论和批评,彰显了商业伦理的重要性。投资作为与资本打交道最直接的领域,伦理问题无法回避。以股市来讲,伦理道德的丧失是一个主要问题,市场缺乏公平正义价值观,是非不分、好坏不分,坐庄操纵成为潜规则,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等投资活动没有给市场带来多少正价值,甚至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这些都是不符合投资伦理的。

投资者应该充分发挥伦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将谨慎决策内化为价值理念,自觉抑制违背伦理的冲动。同时,投资者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符合风控要求的前提下,在慈善救助、环境保护、社区发展等项目上要发挥应有的作用,筑牢社会稳定发展之基。

 



[1]红黄蓝(NYSE:RYB114天的生死时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5357982740894786&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