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产业制高点,助推企业崛起,实现其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不仅需要调整直接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配置均衡,还要优化自身在轻重资产之间的合理配置。实际上,现在很多重资产(比如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行业全面过剩,而高科技和轻资产行业则发展严重滞后。
从投资角度来看,对企业的判断需要有这样三个层面:第一,在提供资金或融资时会选择大消费行业,这不仅可以保证企业有流动性,同时还有利润;当然,要有技术含量,有护城河,有技术壁垒那就更好了。第二,在同一个产业里面则会选择现金流好,成长性高,投资收益率也高,以及市场的占有率相对比较高的企业。第三,要关注的是,企业的高管和大股东的三观正不正,眼界宽不宽,企业内部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协同效应;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就是企业高管和董事长有没有家国情怀。
未来的产业发展,既需要消费制成品个性化发展,还需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主导的高端制造业的推动进程。所以我们认为,不仅要“抓大放小”,要投资有一定规模和前景企业;而且还要“抓增量放存量”,重点是涉及大消费及头部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