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琳:自我调节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功课
人在一生中,经:常会有所迷失,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只是一个人,不是神。人,天生下来就带着情感,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
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所以,在工作中也就出现了“人之保鲜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故儒家的对个体人格的追求是在集体人格的完善中得以完成的。
正因为如此,活跃在职场中,要做好个体人格自我调节,更多的是自我调节与外部刺激两类组成。在此两者中,自我调节又属于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做好自我调节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吾日三省吾身”无疑是一种自律与自我调节的功课。那么,怎样做到“三省”呢?窃以为,这就需要做好“四问”自己的练习。
一问自己:工作中自己是否有自以为是的行为存在。自以为是是一种自我努力的成就回报,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褒奖!但是,一定要注意,欣喜之余千万别得意忘形。退一步说,“得意”可以,“忘形”不行!
二问自己:工作中自己是否有自我设防的行为存在。人都有对成功的渴望,但却常常固步自封,这就是自我设防的心理体现。放开眼界,敞开心扉,大胆往前走,不达目标不罢休!
三问自己:工作中自己是否有自我迷失的现象存在。自我迷失将偏离目标,为此,我们不禁要问:为了片刻的休息,却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值得吗?
四问自己:工作中自己是否有过自我检讨。一日三省才能明确并清晰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综上所述,做好“三省”与“四问”练习,才能完善个体人格!人生就像是一条船,目标是航灯,自我检讨、自我革命才是浆,只有不断地校对,不断地修正,才能更快、更直接向目的地靠拢……
作者简介:
王先琳教授:高级记者、高级研究员、中华企业文化网专栏作家、企业文化大学堂领衔专家、中国营销咨询网专栏作家、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清华大学领导力培训导师、中国讲师网资深管理专家、中国培训网培训专家、资深培训导师、策划师和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推广专家;著有《管理的学问》、《人生如歌》、《品绩力就是生产力》、《新闻之后闻》、《品绩教练模式》、《民警瞬间击毙战术的运用与案例剖析》《品绩产生奇迹》等多部专著。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