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的成功与失败(4)


法国总统马克龙向美国互联网巨头公司开征数字税,一来这是向富人征税,二来也是改变互联网巨头税率过低的不合理现象,终极目的自然是缓解财政的紧张状态。
一个国家的征税能力显示这个国家的强弱走势,简而言之,一个无税可征的政府自然要垮台,但是横征暴敛也意味着断送国家的发展,必然走向难以征税的窘境。所以,合理的设计税制是保障政府和社会持续合理运作的基础。
中国悠久的历史充满了朝代更迭,这其中无不存在税源枯竭而致使国家覆灭的现象。唐朝安史之乱后仰仗江南的税赋;元朝因为陈友谅、张士诚占据江南,截断了海运和漕运致使财政无法运转而陷入被动,等等。此等问题,非中国独有,为世界各国所均有。
向富人征税,扶持弱势群体的发展,一向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一种理念。它希望由此促进财富合理的分配,为经济发展保持充足的后劲。不过,向富人征税将削弱生产力,不能鼓励富人们进一步发展。扶持弱势群体也将造成真正的穷人得不到政府的帮助,而导致一群借制度漏洞不劳而获的群体。这将大大挫伤经济发展的动力。
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应该把一切交由市场,给予人们充分发挥个人才干的天地,这看起来非常美妙,认为这为人们提供了充分、公平的机会,但富者的发展将垄断市场,并通过合理合法的市场手段排斥和打压后进,穷人的机会在财富、权力集中的趋势下更为减少。在这样的情态下,征税、征收充足的税收将只能是一种奢望。资本的强大、豪强阶层的兴起从来是断送政府和社会前途的力量。
总之,无论怎样的经济理念都是一种发展的工具,必须有所依归才能保障社会经济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征收到更多的税收,征税又不能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充足的税收就无法调动政府的力量来促进社会经济沿着持续富强的路线走下去。当今的法国在经历黄背心运动之后,为了平抑人们的怒火,政府推出各项“派糖”政策,但这需要钱,所以它或者马克龙必须增加税收、广开税源。
(1) 只有经济发展才能征收到更多的税收,无需赘言。
法国2019年经济增速将仅为1.3%,平均季度增速将持续维持在0.3%的低增长区间。不过,法国失业率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反而展现出了持续下降趋势,并有望在今年秋季降至8.3%,这表明此前政府在劳动力市场领域改革政策正不断发挥作用,就业活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目前,法国商业持续复苏,虽然2019年企业投资增长将仅为3.3%,但仍处于稳定上升区间。
(2) 征税又不能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龙领导下的法国将推动进一步的改革,包括削减中产阶级工薪阶层所得税、逐步减少住房税、推动金融救助计划等涉及民生的措施。继续推动艰难的结构性改革,争取改革红利最大化。
(3) 如果没有充足的税收就无法调动政府的力量来促进社会经济沿着持续富强的路线走下去。
马克龙为了挽回民意将继续让利于民,国家财政的紧张状态将进一步加剧,未来可以腾挪转移的空间将进一步收窄。所以这才是马克龙需要深思熟虑之处,这也是法国推出数字税的初衷,在法国政府看来这绝对是合理的。
当下世界的经济形势税收的变革必然引发国际的反应,正如加征富人税促使富有阶层离开法国、移民他处一样,征税数字税也将引发互联网业务向其他国家转移,更何况现在面对一个推崇“美国优先”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他声言要加征法国葡萄酒的关税作为反制。史蒂格利茨认为如果商品和服务并不能因为税收的问题而增加或减少则应该征税,那么反之呢?
互联网作为平台不可能让自己的利益受损,他可以去税率更低的其他国家,也可以选择提高佣金率,增加它提供服务的收益。而且马克龙推出的“派糖”政策需要100亿欧元,而数字税的征收粗略计算下来也只有5亿欧元。
政府征税能力的削弱将影响他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除此之外,政府如果在国有企业的经营中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则可以转化为对经济发展的另一种支持,但是据一般的经验而言,国企很难盈利且成为政府财政负担,除非他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结合、互相依存的。
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兴盛百年之后便转入衰退,此后经过更长的时期才会被取代,这端赖于政府对一些支柱产业的控制,它要么控制生产、要么控制消费,要么控制生产和消费,比如盐铁等。当然这样的政策思想已经远离了现代文明,当代的经济政策必须放开行业发展的束缚,敞开行业发展的大门,通过税收来获取政府的财政力量。
自二战以来,国有企业私有化或者经营体制的改革成为东西方各国的共识,企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否则要么成为财政的累赘,要么成为与民争利的工具,而国家社会经济的诸多问题也可以归结到国企的身上。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改革就为经济的发展铺就了光辉大道。
因此,征税的能力并不必然一定要紧盯税源、税率,还应该与经济发展的格局相结合。国企改革和行业政策都是钱,都是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这也将进一步推进(1)和(2)的良性循环,从而保证(3)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