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补偿与非债货币金融变革


价值补偿与非债货币金融变革

 

廖仁平

 

1 前言

当代各国债务货币金融体系,明斯基债务危机是一种必然结果,现用各类金融管理策略或加快或减缓其发生而不能根本消除之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研究表明,非债货币价值补偿可消除明斯基时刻危机,储备需求可消除相对过剩危机,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繁荣成为可能,此提示人类正面临一次非债货币金融变革。

2 债务货币金融简介

当代各国货币均为法币,一般由国家央行印出基础货币给商行等金融机构形成基础债务,商行依据各国金融规定乘数性衍生贷款累积成M2总债务,M2总债务是逐年累积的结果,它代表投资方逐年借贷累积总量而不是货币发行量,M2大说明投资方多年投资累积的债务负担大,M2年增量大说明投资方新增贷款量大

目前各国债务货币金融现状是国民货币收入源于投资货币,国民储蓄的客观存在导致投资货币无法全部回笼,宏观投资货币亏损额对应的恰恰就是国民们的货币总持有额度,M2债务总量一部分为贷款方手中的流动资金和国民们手持现金、一部分对应着国民储蓄总额(为简明计,此假定不存在对外国收支、国债、赤字和其它金融工具占用国民货币资产等),当M2的利息负担超过投资方付息能力时,明斯基时刻来临

非债务货币与债务货币相比,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法币,不同之处是非债务货币注入经济体时不带债务性,没有与之对应的债权与债务。

 

3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及价值补偿简介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及价值补偿研究成果较多,有兴趣详细了解学习者请搜索“张二寅 新宏观主义”寻找相关文献,此仅摘录两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作简介。

新宏观主义认为:工业革命导致货币内生转变为外生,央行创造基础债务,以及由此带来的货币循环主导了实物循环,投资需求降格为中间需求,宏观投资必然亏损,商行制造衍生债务,债务累积不可偿还,只有周期性债务消灭才能重启经济,这种周期性的运动让市场经济步履蹒跚,一步三回头,滞胀与萧条推动先发国家产业不得不转移他国,本国产业空心化,后进国家迎头赶上,日不落帝国的衰败,20世纪如日中天的美利坚,战后德日的崛起,今日中华民族的复兴,莫不是这一机制的结果。要改变这一宿命,唯有实施价值补偿,消除经济周期,为此,必须变革经济学,推动新宏观主义,实施储备需求。(张二寅:频发的债务危机让储备需求呼之欲出)

新宏观主义一句话精髓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的同时,为市场主体实物利润的价值实现提供常态化外生性货币源泉。中,清晰可见主权货币购买公益商品,既补偿了市场主体的实物利润价值(价值补偿),又为公益经济提供了商品源保障货币经济中,实物利润的价值补偿指的是实物利润性商品的价值得到了货币化实现。通俗地讲就是作为利润的实物商品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卖得了相应数量的货币用外生性增量主权货币购买相对过剩性实物商品让实物利润转化为货币利润的价值补偿就是新宏观主义主张的价值补偿(可简称为主权货币价值补偿),而传统的价值补偿则是用各种债务货币购买相对过剩性实物商品让实物利润转化为货币利润(可简称为债务货币价值补偿)。债务货币价值补偿因债务累积而不可持续导致经济周期;主权货币价值补偿则消除了债务累积痼疾从而消除了经济周期。债务货币价值补偿的补偿行为是理论不自觉的被动的低效的。主权货币价值补偿的补偿行为具备新宏观主义理论自觉所以是主动的高效的目前,主权货币价值补偿仍处在理论推广阶段,暂未直接实施。若国家采纳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方案,未来的价值补偿情形将是债务货币价值补偿主权货币价值补偿二者组合性应用状态,二者在组合中各自所占权重要实践试错动态调整…”(廖仁平:漫谈价值补偿

 

4 几种价值补偿策略比较分析

4.1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非债货币价值补偿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理论的精髓就是主权货币价值补偿市场相对过剩商品,同时将这些相对过剩商品转换成公益资产。

主权货币由央行增量发行,直接注入经济体购买市场相对过剩商品转化成公益资产储备,“天地为仓,智力为库”是此种储备的广义特征,由此衍生出的公益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市场主体相对过剩。

储备需求和价值补偿是“市场-公益”混合经济的理论基础,储备需求的公益性支持公益经济亏钱赚物性地发展,主权货币价值补偿保障市场主体合理货币利润,二者有机协同可持续促进“市场-公益”混合经济的发展繁荣。

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所用的增量主权货币,天然公有所以它是非债务性的,它直接用于公益需求储备公益资产,此公益资产本身就成了此增量主权货币的价值锚,这就自然而然地又形成了一种优良的公益资产占款发行非债货币机制(“公益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此机制远优于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机制,可确保货币发行更科学高效。

主权货币价值补偿中的主权货币具有非债务性,所以它归类为非债货币价值补偿,此与传统债务货币进行的债务货币价值补偿对应。

4.2 按人发钱非债货币价值补偿

党爱民教授于2004年出版了《过剩经济学》,全面论述了按人发钱的思想,米德的社会分红理念是其理论基础之一。

党教授主张在存在闲置的生产要素时,通过按人头平均发放一定量非债务货币促进消费从而实现这些生产要素的价值,以避免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相对过剩性浪费。

按人发钱的钱也由央行根据生产要素闲置状况增量发行,并平均按人头发放,此举措可以增量非债货币注入经济体,可部分地抵消国民储蓄漏出消费的货币,让投资方回笼货币更容易且可能还会产生部分宏观投资货币利润,减小传统债务货币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按党教授本人自己的说法就是,“按人发钱可以优化经济结构,直接增大消费,提高投资效率(投资的实际物质产出率),同时还可以缓解债务危机,安全、高效、稳健、简单、直接、经济、花钱少、疗效高。”

从价值补偿角度看,党教授“按人发钱”的非债货币注入经济体购买相对过剩商品消费或直接用于投资,实际上就是一种非债货币价值补偿。

从货币发行角度看,党教授“按人发钱”所发行的非债务增量货币因用于国民直接消费或投资,相当于无偿地对全民发放了福利,所以可将此种增量发行基础货币的方式暂称为“福利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方式。与新宏观之“公益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方式相比,“福利占款”发行的基础货币可以促进消费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公益实物来锚定这些货币的价值。相对而言,在公益经济发展初期,“福利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方式稍逊于“公益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方式但仍远比“外汇占款”发行基础货币方式优越。

4.3 国家加杠杆增国债增赤字债务货币价值补偿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国家加杠杆增国债增赤字,可以价值补偿市场相对过剩;这是凯恩斯的需求促进理念的实际应用。

“国债赤字增加了居民收入与厂商利润,这点凯恩斯是正确的。但因为经济利润的存在,使居民收入小于厂商产品预期价值,但产品预期价值最终决定于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小于居民收入,因此宏观经济存在价值缺口。增加投资不能减小价值缺口,相反使缺口加大,因此扩大政府支出的初始投资不能回收,整体社会价值没有变化,表现为巨额的政府赤字与大量的银行呆坏账。凯恩斯却忽略了这点,成为饱受弗里德曼诟病的致命伤,并使本以站在宏观视野尝试价值补偿的经济学重新被其推回微观自我满足的牢笼”(张二寅:顺差、赤字、信贷、周期与储备替代通论)

相对企业债和居民债而言,国债或赤字相当于全民共同负债,实践中几乎可以无限延期,它们的增加实际上加大了对实业投资的价值补偿量,总体综合看利于实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当国债和赤字逐年累积成天文数字时也确实让人纠结(目前理论上没有证明国债和赤字逐年累积的危机上限是多少,实践中难免放不开手脚总是战战兢兢

4.4 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债务货币价值补偿

降准降息减税降费等意在减轻投资方债务负担鼓励投资方多贷款进行投资,达到对上周期相对过剩进行价值补偿的目的;但因此措施在减少投资方总投资负担的同时,也同等量地减少了国民收入(因为目前的债务货币金融体系下国民货币收入源于投资方投资的货币),结果就是在价值补偿了上周期相对过剩同时又加重了本周期相对过剩危机。此是典型“拆东墙补西墙”措施,长期总体宏观效果并不好。

降准降息减税降费虽然暂时看起来减轻了投资方负担,但仍增加着债务总量,它最多就是延缓而无法根本上消除明斯基时刻危机。

弗里德曼简单认为物价波动就是信贷、货币供应量的问题,主张采取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反对随机反周期操作。但是借贷资本提升了物价,却没有增加社会整体主权资本价值,也即利润空间并没有增加,经济不会实质增长,这点弗里德曼心知肚明,他认为在物价上升没有被预期前,经济可以增长;一旦预期确定,增长停止。同时,固定货币增长率,反对一切随机适时操作,将加大物价波动幅度,宏观上的放任极易引发经济动荡”(张二寅:顺差、赤字、信贷、周期与储备替代通论)

降准降息只是让投资方可以更低成本借到钱,但仍没解决宏观投资货币利润源问题。“自20085月以来,中央银行5次大幅降息,这种办法充其量只能给市场补充资本,而不是补充利润。因此,市场反应冷淡。市场缺乏的是利润,而不是资本。这个时候货币政策就相当于“马用缰绳推车上山”,使不上劲。”(党爱民 按人发钱:克服经济危机的利器 

4.5 贸易战金融战外汇价值补偿

当国家加杠杆增国债增赤字债务货币价值补偿和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债务货币价值补偿方法达到其效用边际时,贸易战金融战收入更多外汇进行本国之价值补偿就成了不得不选的方案,但这种方案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贸易顺差克服了国内通货紧缩,实现了市场的价值补偿,慰平经济周期,确立了经济增长趋势,市场对本币的购买力预期抬高,本币升值。贸易逆差则加剧了国内通货紧缩,引发经济衰退,只能依靠政府赤字与超前负债消费维持,故对外贸易只解决顺差国的价值补偿,长期的巨额贸易顺差必然引发贸易保护与摩擦,不可持续”(张二寅:顺差、赤字、信贷、周期与储备替代通论)

外汇价值补偿宜归类为债务货币价值补偿,因为外汇在发行国仍是带债务性的;一国赚得的外汇顺差量对应着的必是另一国逆差导致的货币债务增量,所以全球经济总体看,发生于各国间的外汇价值补偿仍属于债务货币价值补偿。

 

5 讨论

本文着重讨论了5种价值补偿方案,其中前2种即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非债货币价值补偿和按人发钱非债货币价值补偿属于非债货币价值补偿,后3种即国家加杠杆增国债增赤字债务货币价值补偿、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债务货币价值补偿和贸易战金融战外汇价值补偿属于传统债务货币价值补偿。相关新宏观主义研究分析表明,前2种与后3种相比,因引入非债货币可产生革命性效果,既可大大降低系统性债务风险,又可以有效消除市场主体相对过剩。

如果给本文提及的5种价值补偿方案进行优劣排序,笔者认为就目前人类经济发展阶段一般而言,新宏观主义储备需求非债货币价值补偿最优,按人发钱非债货币价值补偿次之,国家加杠杆增国债增赤字债务货币价值补偿再次之,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债务货币价值补偿再再次之,贸易战金融战外汇价值补偿最差。

价值补偿是一个常态化措施,只要存在市场主体产出价值大于投入价值现象,则相对多产出的部分就需要价值补偿。传统债务货币金融中,债务货币价值补偿累积各种债务导致其不可持续货币金融高效变革的方向在引入非债货币进行非债货币价值补偿。

价值补偿相关理论研究提示,不存在单一一种永远最优的价值补偿方案。各类价值补偿方案均有其适宜条件和有效边际,当其条件变化或超过有效边际时,任何一种价值补偿方案都不是万能的,都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

非债货币一般由增量基础货币充当,所以它的数量不可能太多,即使银行将来实行百分百准备金制度,也不可能全部发行基础货币满足价值补偿的全部需求。此提示即使引入非债货币进行价值补偿,传统的债务金融仍会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企业投资仍主要源于债务货币,但企业回笼货币时因有非债货币价值补偿的存在可回笼更多货币从而大大降低宏观投资货币利润亏损概率。

    “市场-公益”混合经济体系几乎可以适合现实所有国家,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用此体系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至于市场多一点还是公益多一点,各国可根据国情动态调整实现总体相对最优。

 

6 结语

非债货币价值补偿的引入,传统债务货币金融将产生革命性变化,宏观投资货币利润亏损概率将大大降低;储备需求的实施,公益资产的增加就有了制度性保障,公益经济就可以充分发展,市场相对过剩也会极大地被有效转化,人类经济在“市场-公益”混合体系中就可以持续发展繁荣

 

201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