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一块,拿回二块,这就是犹太人


  在新招来的员工中,5年后,大概只有30%的人能留下来;10年以后,大概只有10%的人能坚持到最后,被公司老板作为核心员工留下来。比如公司10年前招了100个人,5年以后就只剩下了30个人,10年以后能坚持下来的也就只剩10个人了。可是这些坚持下来的人,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他们却一定是最能适应戴尔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们能为戴尔公司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节省出更多的成本;他们不但对戴尔的文化坚信不移,他们也是竞争对手无法用金钱挖走的。因此,“人才不是越优秀越好,而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戴尔招聘的“尺度”是:能用最低成本赚得最高利润的人。


戴尔推行的是一种叫做“创业型管理”的模式,说白了就是“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大办事”。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在工作中公司要求达到的效果非常具体:无论是谁,他每花1块钱都必须安全赚回2块5毛钱。如果某部门与客户的部门共同组建技术攻关小组需要投入1000万,那么该部门一把手在向上级申请经费的时候,就必须解答如何安全赚到2500万的问题。以及如何省得越多?如何赚得更快?这才是戴尔最关心的部分。

在戴尔中国公司,其中国区总裁,每个月都要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但他只坐经济舱;更匪夷所思的是,中国区总裁在厦门工厂居然没有正式的办公室,他只能借用空闲的会议室办公,如果会议室被他的部下用来开会,那他就只能站在会议室外面办公了。戴尔公司认为,多花的钱、多余的经营活动都是可耻的浪费。

为了确保每一个经理人都能实现“用最低成本赚得最大利润”,戴尔发明了“打分制”,目的是对经理人的管理行为进行不间断的修正,以保障执行力准确无误地贯彻。打分制主要是看经理人的管理水平(由部下给上级打分),它将直接影响到经理人的收入和升迁。如果某个经理得分低于公司最低的分数线,他就没有升迁的机会,除非他下次把工作做好。这样的调查是由一家国际知名的调查机构完成的。

对公司高层,为了更好地相互配合,戴尔在关键岗位还采取双重负责制,重大决策必须由两个主管做出一致决定时方能实施。戴尔实行这种双主管制的关键在于:权限虽然重叠,责任却一定分明。这是戴尔针对其各级子公司的重要管理手段,因为责任分摊、权力共享再加上富有挑战的目标,就可以有效预防官僚主义的滋生。这样一来,戴尔高速增长的利润,就落实在商业模式、优秀的员工队伍,以及强大的执行力上。戴尔除了要求开源,还要求节流。戴尔有句口头禅,“完成这件事情最有效率的方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