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那些事


我们知道,整个外汇市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零售外汇市场。
银行间外汇市场也可称为银行间外汇批发市场(inter bank foreign exchange批发市场),它是外汇交易的顶级市场,也是银行间外汇交易的市场,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外汇市场。在银行间市场,没有保证金交易。
零售外汇市场是指外汇交易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市场。这个市场中最基本的阶层是个体交易者,其特点是范围广、分散。
与两个市场相比,银行间外汇市场规模更大。以中国为例。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17年1月25日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量达到约112万亿元人民币,约为银行对客户交易量(23万亿元人民币)的5倍。
中国外汇市场目前是一个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本文将以中国为例介绍银行间外汇市场,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交易产品、交易方式和清算方式。
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大致相同,可分为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基金公司和经纪人。大多数银行间外汇交易由10至15家大型商业银行控制(主要任务是为市场客户提供流动性支持)。我国市场的细节略有不同。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银行,以做市商银行为市场主体,市场份额约为80%。其他参与者为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经营外汇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海外银行、金融公司等。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也是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货币政策的要求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调整外汇供求,稳定外汇市场价格。2015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外国央行机构可以无限制地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等多种外汇交易。这也是中国进一步放松外汇管制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最新信息,截至2016年9月21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34家做市商。截至2016年4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现货会员540名,远期会员136名,掉期会员136名,货币掉期会员111名,期权会员72名,外汇借款会员320名,外汇交易对手会员151名。
然而,在国际外汇市场上,贸易商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其他金融机构,主要是自动交易机构和对冲基金,已经占据了相对较大的市场份额。他们和贸易商一起成为国际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现阶段中国外汇市场仍缺乏这类机构。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单一,以银行为主体,非银行机构较少。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
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于1994年正式建立。在早期,只允许现货交易。2005年推出了各种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到目前为止,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形成了远期、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即期和基本场外衍生产品体系,更符合国际场外外汇市场的结构,以即期产品和掉期为主要产品。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交易和掉期交易的总比例超过90%,上述两个品种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总比例也达到80%。然而,相对而言,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货币互换和期权品种的交易份额明显落后于国际外汇市场。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
银行间外汇市场提供两种交易方式:竞价和询价。竞价交易也称为集中匹配交易机制(central matching transaction mechanism),是指会员通过电子交易系统提交自己的竞价和卖出报价。交易系统按照“价格第一,时间第一”的原则逐一匹配交易,并自动匹配交易。询价交易是指双方就交易币种、金额、汇率、起息日等因素进行协商一致的交易方式。目前,我国银行间的即期外汇交易可以通过竞标和询价进行,而外汇衍生品交易则通过询价进行。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清算方式
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清算根据交易对手的不同分为集中清算和双边清算两种模式,根据交割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额清算和净额清算两种模式。集中清算(Centralized liquidation)是指外汇交易完成后,交易中心将进行干预,充当中间人,充当向交易双方交付资金的中央交易对手。双边清算是在交易完成后,根据商定的要素交付资金。全额清算是指外汇交易资金的逐笔结算。净清算是指清算会员在同一个清算日的外汇交易按币种转出后的资金结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废除了外汇管制制度。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外汇市场的交易基本上没有限制。自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加强了对外汇市场的监管,但主要重点是提高市场透明度、集中交易平台和中央交易对手清算,但总体限制较少。然而,中国对外汇市场有相对严格的控制。零售市场交易必须符合真实需求原则,即必须有真实的交易背景。银行间市场交易受到结汇和售汇头寸管理的限制,这限制了国内外汇市场的广度。相应地,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发展迅速。由于监管不力,离岸市场在过去两年发展迅速,超过了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