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安,甘肃临洮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一级美术师,研究馆员。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长、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马家窑书法院院长。 十三岁获得全国少年儿童绘画一等奖。 1974年绘画作品《育新苗》已入选全国美展。 2013年入围《当代中国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三十位书法家》。 出版有《王志安速写集树木篇》、《王志安速写集山水篇》、《王志安诗文书法集》、《王志安笔墨余韵书画杂谈》、《王志安书法艺术集》、《一线大家·王志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一一王志安作品集》、《怎样写好瘦金书》、《五湖散翁诗集》、《王志安散文集》。马家窑文化学术专著有《马家窑彩陶文化探源》、《世界视野下的马家窑文化》,编著有《马家窑文化论文集》等。
评论性文章
王志安——大时代的人民艺术家
(文:林治波 《人民日报》甘肃分社原社长,现为四川分社社长。)
王志安先生在过去很长时间並不受人们的关注,就在这默默无闻中,他却在丰厚辽阔的现实主义文化土壤中深入人民生活,紧跟时代脚步,度过了多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 由一棵艺术嫩苗终于长成了一棵独具特色的艺术巨木。 因而近年来他的艺术成就也被世人发现,艺术声誉随着他在马家窑文化领域中作为一个领军人物获得的殊荣而越来越受到艺术界的重视。 2012年被网民和中国艺术报道评为“2012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三十位书法家”。 2014年国际书画交流活动中他又被评为“中国书画世界行百位杰出书画家”。 当许多老同志老艺术家退休之后,写写画画,游游玩玩,颐养天年的时侯,王志安先生却因对他往事的政策落实到位,而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时代胸怀和爱国热情。 他没有丝毫怨气,乐观积极,热情向上,热爱时代,热爱艺术,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热爱正在崛起的伟大祖国。 记者王长华在一片纪实文学中引用了他的一首诗: “醉心文化觅源头,艺苑耕耘五十秋。 痴子尚存补天意,安得中华百丈楼。 ”这些诗句就是他內心世界的写照。
王志安作品
在市场经济触发了很多人的浮燥心态,写了几天字,就到处东抄抄西剽剽地炒作自己是书法家的时侯,他却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静下心来深刻理解和接受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在深入继承中創造自己的艺术风貌。 他极严肃的对待书法艺术数千年积累成的深厚传统精神,同时他又在大胆的探索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貌。 他把厚重与潇洒溶合在一起,把优美与矫健贯穿于始终。 欣赏他的书法艺术,给人以不因俏丽而纤弱,不因豪放而张狂的厚重印象。 他不仅不断寻找自己的独特书写艺术个性,而且他又在努力形成自已的文化特质。 由于他有古文化研究和诗文书画境界的全面修养,因而他並不是一个筒单的抄文搬字的写字匠式的书法家。 他的笔下流泻着对生活的倾心,对时代的呕歌,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命运的关切,他的书法呈现出悠扬高远,发人深省的艺术空灵境界。 他的书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境,情境交融,自由表达,达了一般书家所难企及的高度。 他在全国和世界各地作书法,並不只是写字留墨而己,他是在深情的对外传墦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对内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 他所到之处,总能触情生情,情境交融地创作贴切诗文而变成笔意流暢的书法作品。 他在印度尼西亚,作为中国书画世界行的百位杰出书画艺术家,在那里作书法,用魏碑笔意留下: “南洋我国早到只留下中华文化,郑和他未走还活在南亚人心。 ”的诗联。 他应邀在河北省邯郸市武警支队作书法,用潇洒厚重的笔意写下了:“ 消忧防患凭肝胆,建功立业报人民。 "的诗联,以激励消防官兵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在大漠戈壁嘉裕关拂晓雄关旅军营慰问作书法,经过风沙怒吼的一夜体验之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宿军营,一夜风吼从末停。 从未停,室外操练,室内书馨。 雄关处处见雄心,而今国防日月新。 日日新,铁旅仗剑,保国安宁。 " 表达了对扼守国家安全的人民子弟兵的敬意和赞扬。 他到甘肃张掖之后,感于祁连山的雄伟而写下了: “河西走廊看祁连,搂着白云挤着天。 压住邪恶扶正气,戳破苍穹不记年。 ”的诗句。 对这种渲染浩然正气的现场诗文和书法的灵性发挥,到场各界人士无不赞赏。 在兰州区军榆中杭场慰问写字,不仅作书法,还给全体指战员以马家窑文化为题,作学术报告报,通过谈遠古文化说当代文明的形式,激励空军士官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个已经退休的老艺术家,他不带工作的文化宣传任务,又不拿政府画院的工资,他却能自觉地把一个艺术家的时代使命贯穿于艺术生涯的每一个阶段,自觉自愿的甘当人民的艺术家,这是一般艺术家所没有的时代胸怀。
王志安作品
他不仅写字表现了鲜明的时代风采,就是画画他也以诗文赋予花鸟一种非凡的生命价值。 他随意点染挥写壮丹,也以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 “老夫画花写国魂 ,壮丽气象今朝逢, 随意点染皆成趣 ,嫁给东风皆为春。 ”诗文和笔意酣畅的牡丹巧妙搭配,成为当今一件充满时代精神的艺术珍品。 他画仙鹤,却赋予和别人所画不一样的显明个性,他在仙鹤图上题诗: “爱画丹顶敬先贤,和雅高洁气非凡。 燕雀忌来抿笑语,云做家乡志在天。 ”欣赏他的这幅画,一种对先贤的油然敬意和一种开阔博大的胸怀跃然纸上。
《人类远古》行草横幅,69x138cm
他自署五湖散翁,每上飞机总要吟咏,常常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他从北京飞莫斯科,留下这样的诗句: “父辈扶犁苦耕田,收获岁岁是艰难。 如今上天耕云海,种星种月种悠闲。 ”回国后以遒劲的瘦金体书书成横幅与朋友共同欣赏。 说起他的瘦金书,其运笔刚健遒劲,潇洒飘逸,可以看出他非同凡响的书法功力。 更可喜之处还在于,他把瘦金书的笔法取势融于以二王和米芾为基础的行草书之中,表现出了一种清丽俊美,刚健雄浑,既沉稳,又多变的瑰丽艺术风格。
它不仅在顺境中有气宇轩昂诗句,就是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他也发出铿锵心声。 他在农村十年磨练,上大学之前曾经当过钢筋工,当过石工,那时候他也留下这样的不屈不挠,金石有声的诗联: “宁破巨石不破志,宁弯钢筋不弯腰。 ”可以看出他是从磨难中走出的有执着追求的艺术家。
王志安作品
王志安先生研究书法与众不同,他不仅研究书法家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同时他还要对比不同书体在书写时的用笔要点和对情感的不同表现方法。 他研究了宋徽宗创造的廋金体之后,认为这才是真真正正的楷书,写好瘦金书需要极大的功夫,非三五年功力所能为之。 那轻如兰叶一般飘舞着的一捺,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可见宋徽宗把一生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艺术修养之上,因而误了国家的大事。 他本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确错当了治理国家的皇帝。 王志安先生研究瘦金书,居然研究到书法家本人和他的家族历史上。 他说,正是宋太祖起兵夺了前朝皇帝的皇位,他才怕武将。 于是他极大程度地压低武将的地位,又极大程度地抬高了文人的地位,宋徽宗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出来的皇帝艺术家。 因而他便忽略了保卫家国家的强军建设,导致了国家耻辱,自己被俘的悲剧发生。 很多人不愿意学瘦金书,认为那是一个做了俘虏的天子。 王会长说,从艺术的角度讲,那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有谁对艺术的赤诚比宋徽宗更过的吗! 做艺术就要有一种如痴如迷的情境。 因而王会长从瘦金书中悟到了许多妙理,他认为书法不仅要在飘逸潇洒中见秀丽,更需要在厚重挺拔中见刚毅。 书法艺术的生命在于对比中产生艺术美。 因而王会长的字不仅生气勃勃,而且美感十足,耐人寻味。
《清雅灵动》行草横幅,69x138cm
他作为一个老人,他作书作画有一种情怀,他不仅看重艺术对自身的净化,更加看重的是作为一个中华崛起时代艺术家的时代使命,他时刻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的兴衰。 相对地他就对金钱的追求淡化了许多。 她不反对艺术作品的商品化,他认为虽然艺术离不开金钱,他的书画也上拍卖会,并屡屡刷新拍卖纪录,但他却坚持艺术家不应被金钱所左右,决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 使自己变成一部赚钱的机器。 这样就与中国文人的情怀大相径庭了。 作为一名退休老艺术家,没有工作任务的压力,他却能自觉承担起用艺术净化社会风气,鼓午民族正气的文化责任。 甘当一名中华崛起时代的人民的艺术家。 他的笔下充满了民族情感,他的时代情怀,他的艺术天才和艺术素养正在聚合起来,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着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精品。 是可敬孰能不敬。
五湖散翁书法谈
(文:王志安)
书法是文化灵魂的高度修行,
书法是技艺功力的深厚积淀。
看似轻松随意的挥毫落墨,
却是厚积薄发的修养外化。
王志安作品
对中国书法,当代人有不同需要和解读,在腐败盛行时,贪官可以用书法敛财,各界可以用书法送礼,摧生了一个盛大书画市场的非理性火爆。此时对书法的评判标准,竟然变成了:谁的职位高谁就名气大,谁的书法就值钱。于是上層书法官员,争搶书协主席位置的利益之战便火热进行,竟然闹出了某省书协产生了二三十位主席副主席的奇葩现象。重金购买书协理事,行贿拿下书协会员的行动,便成为聪名人的投资时髦。
十八大后,随着新一届领导反腐重锤掷地有声的砸将下来,贪官和各类蛀虫不敢再敛财收礼了,于是以腐败支撑起来的主要文玩书画市场便不再热火朝天,宋庄的数万字画大军便从盛夏转入寒冬。火爆让位于萧疏。其实这正是社会书画乱象市场的理智回归。就是刘大为也好,杜军也好,谁也扛不住规律的泰山压顶之势。
王志安作品
如果有兴趣,朋友们可以看看二00三年第四期《美术》杂志,上边有一篇我写的文章《面对市场谈书画》,其中所谈,当主席之前每平尺画价两千元,一当主席,画价立马上到八千。我当时暗指的这个人就是刘大为。北京画院的书记王志纯看到文章后主即给我打来电话说:“你写的就是我想说的话,但你敢说我不敢说!“ 今天看来,尽管当时暗流湧动,但是基本面的中国人还是清醒的。
狂热过去,当人们冷静来之后,发现当代书法的价值评判体系和功利取向都发生了问题,华众取宠和玩世不恭的丑书现象,严重侵蚀了书法殿堂的庄严气象。梳理一下书法认知理论体系,似乎很有必要性。
二0一六年,在林治波先生的主持下,在人民网上我和林社长进行了一次书法对话。在这次对话中,我们充分讨论了中国书法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讨论了丑书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我们一致认为丑书纽曲了书法的文化灵魂。
王志安作品
我不敢说我的书法水平有多高,我只能说我从四岁开始习字画,己经有了七十年的学习和践行经历。不然怎么能夠在二0一三年,由媒体评定的《中国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三十位书法家》之中有我。当然中国所有的评选活动,包括这次评选都不是全民或全行业参与的,甚至选出的书协主席,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书法家。若评选中国最优秀的书法家,评一万次就有一万个不同的结果,这才很正常。
中國人从骨子里就有欣赏书法的基因,书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很多人已经把书法融入生命体系,变成一种情结。这也正是五千年文明从不中断国度的文化特质。
王志安作品
我对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老先生的认同,是对他的文化功底和评论水平所佩服开始的,在他看到我在世纪坛书法展中的作品后,他很有兴趣地写了一段评论,他说:
“王志安先生的瘦金字书法作品笔法古雅,用笔干净利落,结体简约流便,法度森严。虽字字独立,却气韵流畅衔接自然。其字形略取纵势,重心安稳,中宫开阔。审美取向以中正为主,而不以奇崛,险怪取胜。聪慧的王志安还懂得思维定式具有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懂得稳定性与寻找新鲜感的一致性。懂得从大处博观与从小处求精的辩证关系,他善于通过广泛学习总结经验,再返回到实践中锻炼出实际提高书法水平的能力。因此,王志安先生的瘦金字书法艺术的“雅”与“俗”的和谐并非是指在大众文化和商品经济浪潮下对艺术品消费审美趣味的一味迎合,而是在一个适当的起点上既满足了消费者的审美需要,又对审美趣味起到了一定的指引和提升作用。”
看了这段评论文字,无法不佩服沈先生评论水平和文化素养之高。一般评论家绝对写不到这种水平。我想,很多有钱的“书法家“带上几万块钱去请沈老写几个字的法展标题,沈先生看到不入眼的字后便立即婉言拒绝,可他竟主动对我的书法给寻评论,足见他的艺术人格之髙尚,令人敬仰。他的点评,也使我知道,应该对自己的书法有信心。
王志安作品
中国书法经过篆隶章草到正楷再到行草的历史发展,到了晋代,王羲之把行草书写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后来的人没有一个能超越过他。
有人看到无法超越,便说了几句不相干的话,这人是历史上文学名人,他的话却变成了当代丑书者以丑为美的理论基础。这不得不令人担忧,有些人难道非要把中国书法搞出一块藏污纳垢的垃圾区不可!
王志安作品
最近看到了陈传席谈书法的一篇文章,不由让我想起中国书画世界行协会的谷福海主席,想起他组织的多次国际书画交流活动。有两次活动,我和陈传席先生都同时出行,一次在泰国,我们一起漫游于浪漫的海滩,穿行在金碧辉煌的王宫;一次在在欧洲,在莱茵河边,在波河和罗讷河边欣赏西方人创造的不同文明;在阿尔卑斯山顶峰欣赏壮美的雪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谈论艺术,也渉及中国书法的话题。
王志安作品
看到陈先生文章,我便一口气读完,他写得很到位,是篇好文章,其中有几段文字我把它介绍给朋友们。
陈传席谈书法
一一书法因文化而具有了灵魂。反过来,书法又以其形式美让文化放射出光彩。可以说,只有当文化作为书法的内涵时,书法才能够感人。
一一书法不是抽象艺术,抽象是对书法的误读。书法最主要的是文字的情感和文学的内涵,即所谓的“书以载道”。书法是具有丰富文学内涵的抽象化了的汉字书写艺术,
一一与历史上的辉煌相比,当代书坛可谓黯然失色。我认为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式的丰富和内涵的退化。内涵就是文化含量。所谓退化,就是无论从展览抑或大赛来看,书法反映出来的都是偏重于笔墨的效果,而淡化了传统书法抒情达意的本质。书法必须以国学为基础,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我们搞书法,如果只是套用西方的概念,把书法纳入一个学科,这就把书法推向一个单纯的造型艺术范畴,如果一味地让书法去接近抽象性,就会造成书法内涵的削减。
陈传席简介:1950年9月生于山东,江苏徐州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评阅员、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作品欣赏
《龙》大草,130x65cm
《看淡繁华》瘦金书竖幅
《春华秋实》,68x68cm
《竹外桃花三两枝》斗方,69X69cm
《两个黄鹂鸣翠柳》横幅行草,69x138cm
《善意非施舍》瘦金书竖幅,136x68cm
《看世界风云》篆书竖幅,138x68cm
《得山水清气》行楷竖幅,136x68cm
《春眠不觉晓》竖幅,138x34cm
《观如来是空是色》行书竖幅,136x68cm
《四面湖山来眼底》行书竖幅,136x68cm
《读心中奇文》,138x69cm
《日月两轮天地眼 》行草竖幅,136x68cm
《非是妄来自称仙》,行草竖幅 138X69cm
《看见不等于看清》竖幅行草,138X69cm
《翰墨人生在痴情》,138x45cm
《1,帝宅三五戲春台;2,花萼楼前雨露新》,草书条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