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喻建国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有这么一句话:“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药可救的,他们是没有教养的人,无论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其实一个人的教养是由一个人的心态培育决定的。心态培育有很多内容是由个体所在的环境决定的,个体所在的环境中有动态的展现内容,还有静态的展现内容,其中很多内容是其他人的动态和静态展现,这些内容就在对处于该时空中的人进行心态培育。
个体看到很多人在对待别人时常常干出有损别人的事,而且习以为常,几乎每一个小动作都会做出有损他人的事,说出有损他人的话,该个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就照搬这些动作,照说这些话,日久这就形成了他受到的教养;个体也可能看到很多人在对待别人时,总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切以利己为先决条件,凡利己的事可立即干,凡利己的话可立即说,他在看到之后也就牢记在心,并且在自己的生活中完全照搬这些动作,对这个人的教养就这样在无形中形成了;个体也可能看到有一些人在对待别人时,总是先考虑别人的利益,以利他为前提,当然他在看到后也会在心中留下印记,只是因为这样的图景见得少,在自己心中留下的印记也就比较淡薄,若要让这一内容成为其教养,就需要加强印记的频率和强度,否则就很难会成为其教养。
一个人的教养从其所表现的行为中汨汨流出,将该个体曾经受到的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人修身通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礼貌和教养不尽相同,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态之一,懂礼貌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教养是一个人的文化和品德的综合修养。
礼貌是一个人外在的、表面的做作,它可以经过训练,在一定的刻意下装出来。而教养是发自一个人内心的,它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而当人们说到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也是好的。
一个人开始具备礼貌可以是这个人开始向具有教养进军了,礼貌的笃厚会随之转延为教养。由此看来,礼貌可以是教养的基础,它是获得教养的量变的修炼过程。
教养最淳厚的存在是心态成熟,具备了成熟心态的人必定也自然是极富教养的人。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就该努力培育自己的成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