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号:演小品耽误了很多戏《桂香街》剧本特别好


9月17日上午,主旋律电影《桂香街》首映礼在京举行。青年实力导演石磊携影片主演代表句号、牟珈乐、杨琪芳到现场助阵,和大家分享创作初衷和台前幕后趣事。

《桂香街》还原“赔本书记”真实事迹吕丽萍搭档句号主演

电影《桂香街》根据作家范小青的同名原著小说改编,由吕丽萍、句号主演,两次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著名青年导演石磊担纲编剧和导演。影片讲述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基层干部、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常州市钟楼区原吊桥路社区原党委书记许巧珍从一名普通纺织女工成长为全国最美基层干部的成长经历。

电影的主人公原型许巧珍在担任社区书记21年里,她始终心系群众、为居民排忧解难、“无本书记”。因居民五次上书留任,许巧珍成为全国最年长的“小巷总理”。她先后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江苏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也是上世纪50年代全国劳模。2015年许巧珍因病去世,被中宣部追授为“最美基层干部”。

导演石磊透露,他一直很喜欢范小青的小说,也被许巧珍的事迹深深感动。“范小青老师的文学作品中没有大的跌宕起伏,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但有很多让读者去珍惜和感动的人物和情节。《桂香街》这部电影主题就是描写人物的命运和情感,还原许巧珍老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她一辈子奋斗在纺织战线上,年轻时当纺织工人,两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到了晚年扎根基层,服务于百姓,直至生命的尽头。一提到她,我眼睛都会有点湿润。”

吕丽萍:许巧珍生活接地气精神追求高

饰演老年许巧珍的吕丽萍虽然此次并没有来到发布会现场,但在此前的活动中表示,为了更好的诠释角色,她在拍摄前到许巧珍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一一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吊桥路社区(东头村) 体验生活,了解到许巧珍当年工作生活以及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

面对平凡而伟大的许巧珍,吕丽萍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压力,“许巧珍在生活里很接地气,但她的精神追求又特别高,是一个平凡中见伟大的人物,这对我的表演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另外一方面,她也表示出演许巧珍十分荣幸。“如今中国能够这么强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许许多多像许巧珍这样的基层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断奉献着。能够饰演许巧珍让我感到荣幸,我会尽可能地将这个平凡英雄塑造得更可爱、更可信。”

句号:演小品耽误了很多的戏 《桂香街》剧本特别好

句号在电影中饰演许巧珍书记的副手孙大宝(街道副主任)。他的参演,给电影带来几分“谐”味。句号表示他刚看到剧本时就十分感动。“我觉得剧本打磨得非常好,后来拍摄的时候导演又加了很多戏,凸显了更多的细节。导演真是下了功夫了!我演小品耽误了很多的戏,感觉好多观众有时候分不清我是演影视剧还是在演小品。但我转变还是很好的。1996年,我凭借电影《脸对脸背靠背》中李会计一角获得第15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在《桂香街》里我饰演的孙大宝是辅佐许书记的,他兢兢业业、实实在在为社区的居民去办事情。社区干部中孙大宝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也很努力。”

除了吕丽萍、句号外,演员牟珈乐、杨琪芳也贡献了非常精彩的演出。饰演跟随许巧珍在桂香街社区实习的大学生春天的牟珈乐本身就是常州人,她表示能在常州拍摄常州的基层干部故事,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在剧组中,所有人都齐心协力地做好拍戏这件事情。我与吕丽萍老师、句号老师对手戏比较多,他们真的是演的特别自然,带着我自己演技也提升了很多。”饰演青年许巧珍的杨琪芳在拍摄前去无锡的纺织厂体验生活,学习纺织女工的操作方法。电影里,她在纺机前十指翻飞,逼真地还原了许巧珍娴熟的纺纱技艺。

专家赞《桂香街》:影片气质中正平和 给现实主义创作带来新的表达方式

此前,《桂香街》举行了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分别从影片的主题立意、题材选取、表现手法、细节呈现、艺术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等多个层面给予了影片肯定。

著名文艺评论家、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认为:《桂香街》中体现出属于中国电影独特美学的特有的中正平和。中广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桂香街》最宝贵的是恰恰是它的朴素之美。《桂香街》有中国电影的整个电影创作是跨越性的,它给英模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带来的新的表达方式,其中的意义远远大于一部电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则以“桂香街”为切入点,阐释了电影通过两代人的角色设置,实现了对话空间、对话通道。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汪政评价:电影《桂香街》是中国好人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化中真善美的传承,这种文化涵养为社会提供了亲和力、粘合剂。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周安华分析:《桂香街》体现了当代基层干部深切的人文情怀,它看似波澜不惊,但却从日常中看到了共产党的好干部形象。

电影《桂香街》7月22日在江苏地区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1000万元。据悉,该片将于9月20日登陆全国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