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作为业务转型的着力点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突破口的供应链金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方的重视。
据9月25日《企业家日报》报道,就在9月24日,成都天融汇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与上海新增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都汇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四川省成都市新希望集团会议室,正式举行战略重组签约仪式。作为由新希望集团控股打造的一个集资产管理、投资及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的上海新增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供应链金融打造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将天融汇金服帮扶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模式与其自身的商业模式布局相结合。
9月20日,广州金管局在其官网发布了旨在推进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广州市关于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研究设立广州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广州产权交易所开展供应链金融底层资产产权交易服务。
近日,兴业银行倾力打造的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全新升级——“兴享”供应链金融平台首期应收账款线上融资模块上线,并率先在医药、建筑施工行业落地,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畅通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金融机构需要重点支持的方向,也是金融服务的一片蓝海。近年发展迅速的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工具,成为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渠道。
针对中小微企业过分依赖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和信用传递,以及区域性供应链金融平台重复建设问题凸显等突出问题,今年8月初,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工作组正式启动了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按照服务实体经济和提高融资效率的原则,实现参与各方的共赢,避免重复投资与资源浪费,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低成本、可持续的金融服务,帮助核心企业优化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的优胜劣汰。
作为供应链金融中常用工具之一的商业汇票,兼具支付、结算、融资与投资等多重功能,具有服务供应链金融企业的独特优势。
监管政策支持商业汇票更好服务供应链企业。2016年12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稳步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财务公司可试点服务“一头在外”的票据贴现业务,出票人为集团成员单位且承兑人为集团成员单位或财务公司的“一头在外”票据贴现业务不受直接交易对手限制。该政策提升了商业汇票在集团内外部的流动性,可以促进财务公司通过商业汇票更好地服务集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2018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提出票据承兑、贴现原则上应由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但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展的供应链相关业务不受影响。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为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
先前,纸质票据存在较大操作风险,限制了商业汇票在供应链企业间的流转使用。商业汇票在供应链中通常需要经过多次背书流转,由于纸票容易被伪造、变造,收票企业存在误收“克隆票据”、变造票据、瑕疵票据的潜在风险,而电子票据的风险性较之纸票大幅降低。此外,使用纸票支付货款需要交付实物票据,不及电子化支付手段便捷。
针对2016年前后票据市场爆发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央行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牵头建立了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了《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在票交所成立后,通过信用主体唯一化、合同文本统一化、票据托收无纸化等制度创新,推动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
自票交所成立以来,票据电子化水平快速提升,2018年,电票承兑量占全部票据承兑量近94%,贴现量占到97%。从而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票据市场的风险。
推动商业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将有效推动集成创新和协同发展,促进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在此过程当中,商业汇票将迎来发展的风口。
作者: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