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


近日,《筑梦七十载,奋进科研路——从全球学术文献数据看中国科研发展》报告显示,过去 11 年间,我国共发表 29037 篇高被引论文,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 2 位。

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基于科睿唯安的 Web of Science (WoS)中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人文与艺术引文索引(A&HCI)三大子库,涉及的学科体系采用 WoS 数据库的期刊分类体系的 250 多个学科或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的 22 个学科。

  概念:论文被引量就是这篇论文被其他别的论文当做参考文献的次数。这个量侧面说明文章研究主题的意义就研究的实际作用。

被引次数多的论文究竟是否影响力大,相信这个问题属于世界性难题之一。

意义:论文被引数或许是衡量学者水平、科研成果的指标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指标,论文水平如何,还是要回归到研究本身,看是否有标新立异的观点以及开拓性的研究发现。

中教数据库里收录了很多高被引论文,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其实我们国内的学者有很多论文没有发表出来,所以其价值意义也是无法估量的。关于论文发表很多学者表示自己选刊不准确,另外期刊社审稿流程太慢了,往往从投稿到出刊得一年多时间,甚至更久,耗不起啊!

创新:为了改善学术行业的环境,中教数据库研发了助力于期刊杂志社的“智能审稿系统”,所有的审稿流程都在线上完成,哪一篇审核到哪一步一目了然,且审稿人无论身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和电脑就可以完成审稿的工作。

改善期刊社内部工作流,就是缩短学者投稿等待时间,也是推动学术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