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流生产方式中的精益管理思想要点


精益生产方式中,一个流生产模式是基于价值流动最优状况进行设计的精益管理生产线。一个流生产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制造型企业按照精益生产管理思想,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实现无间断流程,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无间断流程是指当顾客下订单时,便会指示流程取得顾客订单所需要的原材料,而且只是供应这笔订单所需要的原材料数量,不多不少。接着,这些原材料将立即被输送至供货商工厂,工人立刻加上零部件,然后输送至另一个工厂,由工人立即组装,完成顾客订单所需要的产品,最后立即递送给顾客。

 

制造型企业要实现无间断流程,就需要通过开展精益管理改善,打造一个流生产方式。一个流生产是指从产品投入到成品产出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零件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按节拍一个一个的流动的精益生产方法。

 

1.jpg

 

一个流生产含义包括:每道工序加工完一个制件后立即流到下一工序工序间的在制品数量不超过紧前工序的装夹数量制件的运动不间断、不超越、不落地生产工序、检验工序和运输工序合为一体只有合格的产品才允许往下道工序流。

 

制造型企业要实现一个流生产,首先要求在没有库存的前提下,实现在必要的时刻得到必要的零件,为此,应使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和供应完全同步,整个生产按比例、协调地连续生产,按照后工序的需要安排投入和产出。

 

物流同步要求避免以下情况:超过装夹数量的零件到达某工序,零件出现等候和积压;

某工序所需要的零件不同时到达,出现滞后或超前;前后工序生产不均衡;因某一工序的问题使物流出现停顿。为实现物流的同步,要求班组不断开展“5S”活动。

 

其次是实现一个流生产要求每一道加工工序无缺陷、无故障,若制件出现缺陷,要么停掉生产线,要么强行把有缺陷的制件流下去,无论何种选择都将引起成本的上升。因此,一个流要求每一道工序严格控制工作质量,做到质量在过程中控制,遵循内部用户原则,其具体方法是开展自检、互检,并严格按工艺操作规范进行生产。

 

最后,一个流生产的目的是减少在制品,使生产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暴露出来,并不断排除,使成本下降。任何一个问题都会阻碍一个流生产方式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解决诸如在制品过剩供货拖拉排除设备故障的长信息交流不畅通工艺纪律差,等等的这些问题,为实现一个流生产方式创造条件。

 

我们在落实建设一个流生产方式时,应当遵从精益生产思想,围绕以下八个要点进行精益管理改善,从而逐步实现对原有生产模式的升级改造。

 

1、要使产品生产的各道工序做到几乎同步进行,使产品实现单件生产、单件流动。单件流动是为了避免以批量单位进行加工,前道工序的加工一结束就立刻转到下一道工序,从而使得工序间在制品的数量接近于零。

 

2、按加工顺序排列设备一个流生产要求放弃按设备类型排列的布局,而是按照加工顺序来排列生产设备,避免孤岛设备现象的出现,尽可能使设备的布置流水线化,真正做到只有“一个流”。

 

3、按节拍进行生产一个流生产还要求各道工序严格按照一定的节拍进行生产。因此,应该设法让生产慢的设备快起来,生产快的设备适当减慢速度,每一道工序都按节拍进行生产,从而使整个生产过程顺畅。

 

4、站立式走动作业JIT的角度来讲,为了调整生产节拍,有可能需要一个人同时操作两个或多个设备,这就要求作业人员不能坐着工作,而应该采用站立走动的作业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培养多能工一个流生产要求工人能够操作多台生产设备,通过培养多能工来均衡整个生产节拍,减少由于一个员工只能操作一种设备而导致生产不均衡的情况。此外,培养多能工还有利于人员的增加或减少。

 

6、使用小型、便宜的设备,一个流生产不主张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批量大的设备,而主张采用小型、便宜的设备。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越便宜的设备越好,这样不但投资少,而且灵活性高

 

7、一个流生产要求将生产设备按照U字型来排列,从入口到出口形成一个完整的U型,这样就可以大量的减少由于不同工序之间的传递而造成的走动,减少时间和搬运的浪费,增加生产效率。

 

8、一个流生产要求作业标准化就是要求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都有一份作业指导书,然后检查员工是否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工作,这样就能强制员工严格按照既定的生产节拍进行生产。

 

2.jpg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开展精益管理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陈晓亮老师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cxly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