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红军长征的加油站


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粉碎国民党蒋介石的疯狂“围剿”,先后有4支红军转战洛南,宣传革命思想、发动人民群众,打击消灭土豪恶霸和反动势力,休养生息、补充给养,扩军整编、壮大队伍。洛南人民为红军长征提供了无私的支援和帮助,其中红25军和红74师是红军长征结束时仅有的两支人数得到增加的队伍。

1932年11月21日,红3军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下,分别从河南省卢氏县的梨树坪、木桐沟等进入洛南,后在三要北司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革命思想,三要水磨韩凤来、四岔杨占山等众多青年参加了红军。红军在洛南稍作休整并补充给养后,向南开去。

1933年6月21日, 红26军在汪峰、刘志丹、王世泰率领下,,从照金革命根据地南下,于7月中旬进入以洛南洛源镇为中心的蓝田、商州、洛南 、华县四县交界处,与敌周旋3个多月。洛南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护,保证了红26军主要领导的安全并渡过难关。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的率领下,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一带出发,浴血奋战,越过平汉铁路,经过桐柏、伏牛山区,于12月8日从陕豫交界处的箭杆岭铁锁关进入洛南三要,9日南越蟒岭,10日在庾家河(今属丹凤)决定成立“鄂豫陕省委”、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之后的8个多月时间里,红25军在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内的大迂回斗争中 ,三进三出洛南,足迹遍布洛南的山山水水。先后成立了鄂豫陕省委、中共商洛特委和抗捐第一军、豫陕特委和豫陕游击师,进行了鸡头关、九泉山、庾家河等战斗,解放了洛南县城,在城隍庙召开了群众大会,发布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打开监狱解救抗捐群众70多人,建立了梨园岔等三个区和沙坪等六个乡苏维埃政权,处决了一批土豪劣绅,打击消灭了一批国民党地方武装。先后有近千名洛南人民参加了红25军和抗捐第一军。其中八里桥老虎窝煤窑一次就有30多名挖煤工人参加了红军,为红25军增加了工人阶级成份。正是包括洛南在内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人民的踊跃参军参战,虽然经过残酷的战斗减员,红25军仍由入陕时的2500余人发展到北上时的4000多人,绝对数增加3千人以上。

1935年7月,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25军主力北上后,决定由豫陕特委和鄂陕特委合并组建鄂豫陕(陕南)特委,郑位三任书记。同时以300多名红25军战士为骨干,与鄂陕、豫陕两个游击师的400多名游击队员合并组建了被毛主席誉为“陕南土著军”的红74师,师长陈先瑞、政委李隆贵。红74师成立后,在西起宁陕、东至卢氏、南抵汉水、北至终南山以北的东西500里、南北200里的广大区域内,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采取同敌人“兜大圈子”的办法,摆脱敌人的重重围困,打击消灭地方民团和保安团,发展壮大红军。5个来回中有第二、第四、第五3个来回涉及洛南,足迹遍布洛南全境。为配合中央红军东征,红74师以华山南坡的洛南黑山、黄龙铺为据点,围绕华山在华山脚下转了三大圈,同时选派手抢团、步兵团的50多名战士登上华山,张贴标语,大造声势,开展了“大闹华山”,受到毛主席的称赞。先后有包括洛南青年谢光东、吴祥云等在内2000多名鄂豫陕根据地群众参加了红74师,使红74师由组建时的700余人发展到1937年4月离开时的2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