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广西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规划的中期评审。在评审中,多位专家均有一个感受,即广西”三大定位“的内涵在新时期应该有新的内涵,这样才有利于做好新时期下的工作。因为这段时间完成了国家课题等的申报,对有些问题有了一定的考量、这两天反复想了这个问题,加上看了中央的最新精神,有所启发,因此写了一篇这方面的文章。但愿能抛砖引玉把这个问题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有利于做好十四五时期这方面的工作。
“十三五”时期到2020年结束,广西制定的两大目标之一“三大定位”基本完成。在进入“十四五”时期,尤其是明确了要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新发展阶段,广西如何深入推进“三大定位”?这是值得探讨的。
一、“三大定位”在“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均需要不断推进
广西的“三大定位”中央赋予广西要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新使命。“一带一路”是我国一个长期的新对外开放时期(新35年),时间跨度从2014年到2049年。广西的“三大定位”是国内“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要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才能胜任这项新使命。
在“十三五”时期,广西已经明确了“三大定位”要通过四个方向的发展来深入推进,即全力实施“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来形成全方位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在2018年中国-新加坡自贸区升级版的框架下,中新两国政府签署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谅解备忘录,“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渝新欧”、“蓉新欧”等与“渝桂新”、“蓉桂新”等结合后,广西已经形成了“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等,让广西“三大定位”的新使命更加落实与明确。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中国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化的现实进程,也是中国进一步推动世界治理良性发展的出发点,目标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习近平在2020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黄奇帆认为,“双循环”战略将为“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发展形成强大的机遇和推动力。“一带一路”所实现的“五通”也为“双循环”提供更为坚实的发展平台。还有专家说,“一带一路”是疫情后“双循环”的增长极。
因此,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的新发展格局下,广西需要对“三大定位”新使命赋予更加明确的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入推进,更好地完成新使命。
二、“三大定位”需要有更加明确的内涵和内容
广西确定要从“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四个方面去落实和实现“三大定位”的新使命,从“十三五时期看是达到了目的。在“十四五”时期要更好地完成这项新使命,就要根据新发展格局以及“一带一路”的新要求,对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深化和升级,本身的内涵和内容需进一步明确。
(一)“三大定位”之间的关系
“三大定位”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在“三大定位”中,第一个定位“国际大通道”是最重要的。这个新使命完成的越好,第二个定位“新的战略支点”的作用才会越大。在前两个定位实现后,第三个定位“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就会水到渠成。因此,广西在新发展格局下依然要首先做好第一个定位的工作。这需要对广西第一个定位的认识有新突破。
(二)对广西“三大定位”中第一个定位的新认识
广西“三大定位”是“一带一路”的组成部分,对其认识要有突破,还是要从“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去找。“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又是打造“六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绿色之路、文明之路)的前提和路径,是沟通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五个核心要素,“六路”建设是命运共同体未来共同奋斗的六大目标。当今针对疫情,又增加了“三路”,即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和增长之路。
习近平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指出,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合作共赢理念,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又赋予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的新内涵。
1. “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就是“六路”+“三路”的总称。从“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就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广西“三大定位”中第一个定位“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就是“六路”+“三路”的总称。具体内容还涉及到“一带一路”的六大经济走廊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最重要的合作项目。由于自由贸易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框架下,“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还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经贸合作(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大通道。
2. 广西“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是在与东盟合作中推动和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五个理念)的大通道,同时也是体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四个发展)的大通道。
如何建设更好地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依然是通过“五通”去建设。
(二)根据第一个定位去提升第二个和第三个定位
1.根据第一个定位去提升第二个定位。第一个定位“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的内容清楚了,如何实现第二个定位“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也就清晰了。就是要在“六路”+“三路”以及“五个理念”、“四个发展”上形成更多的支点;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经贸合作(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合作)上形成更多的支点促进东盟与西南中南地区的合作,带动其开放发展。在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后,该支点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广西第一定位“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越通畅和宽广,其第二个定位“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也就越给力,作用就越强。
2. 广西“三大定位”的前两个定位发挥的越好,水到渠成将导致其第三个定位的作用就会越大,成效就会越显著。
三、新发展格局下深入推进广西“三大定位”的建议
(一)根据发展新格局的要求顶层设计“三大定位”
在顶层设计中的重中之重是设计好如何构建第一个定位。要根据前面分析的新内涵和新内容,对如何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有一个通盘的设计,重点落实在“十四五”时期。其中一点是融合“南向、北联、东融、西合”。
根据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在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中,除了突出“南向”这个重中之重外,要同时根据“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要求来融合,可以根据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要求将“南向”与“北联”融合一起推进;构建西安-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南宁城市经济圈,根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缅经济走廊的要求,将“东融”与“西合”融合一起推进。在融合中会有交叉并相互推进,这样就形成了“三大定位”的整体。
(二)“十四五”期间要构建好的关键项目
项目很多,这里重点仅说明几个关键项目。
1. 打通和启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关键通道。例如打通到广东350公路/小时的高铁线,建好桂湘经济走廊等;再如根据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的三条线路启动新建设,南宁-贵阳线即将建成,重点启动龙邦-百色-金城江至贵阳的铁路线。
2.推动珠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是国家战略。西江-珠江经济带也是国家战略,可以参照长江经济带的模式将9+2的泛珠合作范围变成国家发展战略的珠江经济带,让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3.筹建中国-东盟云上合作中心。南宁信息港牵头与东盟各国的信息公司合作,一起成立“中国-东盟云上合作中心”,联合成立该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一家上市公司,全天候地可以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服务。
4.以东博会(含峰会)和南宁渠道为平台,包括泛北合作论坛等,通过升级或新定位,成为推进“一带一路”的论坛,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含国际陆海新通道)等的论坛等。
5. 参照“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模式,在广西建立“广西北部湾港中国老挝国际物流基地”。这将是中国-老挝经济走廊的重点项目。
6. 参照“中马双园”模式,可以与更多东盟国家设立这类双园模式合作。
7. 筹建中国-东盟跨境联运公司。范围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首先可以在中越老泰柬五国进行。采取汽车车头与车厢分离运输模式,司机和车头不出国,仅车厢和上面的货物联运的方式,加快跨国公路运输的通关速度,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8. 推动“两廊一圈”合作机制升级。重点之一是推动“一圈”的升级,打造环北部湾大湾区。
9.提高服务“三大定位”的智库能力以及提高与东盟合作的服务水准。将现在分散的研究力量整合,包括整合国外(首先是东盟国家)的研究力量,更好地服务“三大定位”。整合相关的法律律师等服务机构,在法律、税务、项目可行性等多方面形成服务支点,首先为西南中南地区与东盟的合作。
总之,纲举目张,一旦“三大定位”的第一定位内涵和内容清晰了,就可以在新发展格局下更好地深入推进广西“三大定位”。
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