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李斯与韩非人生路径选择的不同结局


 

(观纪录片《中国》 第3集《洪流》有感)

文/周涧

       李斯与韩非,同为战国末年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二人结缘于齐国兰陵,在儒家名流荀况门下共学。虽同怀弘扬法家精神的人生抱负,但因个人心态差异而选择了不同前路。兰陵一别,命运迥异。

       李斯是楚国的一名布衣小吏,深知贫弱的楚国家园难以施展自己的雄心大志,于是决然舍故土离楚投秦。在以信立政,以法强邦并意欲雄霸天下的秦国,李斯的法家思想得到了切实践行的机会,由此他深得秦王嬴政的器重,步步官至高位,从此人生贵于万民之上。

 

       而韩非贵为韩国王室公子,虽学识过人但偏于迂腐,自认为回归故里可以自己的卓越才情辅佐韩王变法图强。然而他的法家思想治国建言却始终得不到采纳,可惜有志难伸,空有一番豪情。他只好独自潜心以笔代言,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系统性的法治思想著作,以阐明治国理想。尽管如此,在庸君当权的韩国,韩非“百无一用是书生”的人生窘境,依然如常。

       心态决定命运。不同的心态,决定了对自我的估价和对现实的判断以及对环境的选择,都有差异。而这些都是决定一个人命运走向的关键因素。

       布衣李斯,没有财富与名望的束缚,所以精神自由,善于审时度势果敢择良木而栖,实现了人生进取的梦想。

       王子韩非,却身累于优越与尊荣,所以性格自负,凭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结果不仅壮志未酬,继而还在出使秦国之后被李斯所妒害,抱憾客死他乡。

       从李斯和韩非这两位有缘分交集的同门学伴的不同命运结局来看,人生一程,心态比学识重要,选择比出身重要,顺势比固守重要。

       就人生而言,面对大局,每一个人都只是被时代洪流所席卷裹挟的一枚沙石,顺势者则昌,逆势者则亡,此为世事千古铁律。有人看得明白,而有人至死都未必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