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起平坐


平起平坐
喻建国
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这里显示了封建士大夫阶层对普通老百姓的态度,封建士大夫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地位。
分庭抗礼,显示出双方对立,显示要争权,显示出要争取地位,是一种对抗性的行为显示。
在成熟心态的操持中,个体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空间,对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或工具能够到达的时间和空间,总能自然地投入自己的关注和努力,使这个能够包容自己的时空也能够让自己平和地包容,在共存的过程中,力求各方皆赢,双赢,三赢,统统都赢这是一种运谐的心态。
如果这个时空中出现了容不下自身的情况,平起平坐不能实现,此时个体就需要做出努力,争取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平起平坐。但是这种努力肯定不是分庭抗礼,而是通过加强自身的能量,提高自己的素质,让自己具有的能量和素质,足以让时空中的其他个体,不得不包容自己,不得不平等对待自己,因为也许这时候你的能量和素质已经在其他个体之上。你把自己低下头来,屈下身来,平和地对待他们,他们已经百倍感到荣幸地和你平起平坐了。
若是操持不成熟心态的个体,他将设置各种陷阱暗坑,让不能对其平起平坐之人受其暗害,或是采取各种卑劣的手段,让不能对其平起平坐的人遭受创伤,遭受打击,遭受挫折,让他们从高处跌下来,跌个遍体鳞伤。自己再走到他们的面前,显示一下,让别人感受不能平起平坐的滋味。
一个社会,平起平坐的人越是广,这个社会就越是和谐。作为社会的治理者,为了自己治理的社会能够更加和谐,就必须让更多的人能够达到和大家平起平坐的水平。最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人好学。好学并不需要人们一下子猛然发力,而是需要人们长期施加微力,往往一下子施加猛然的力量在学习上,学习并不见得就能有很好的进步,学习需要循序渐进,需要持续施力。认准一个目标,认准一个学习科目,认准一个学习技能,每天长时间地施加微力,不觉累,只觉得有趣,这样必将取得良佳效果。
好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需要付出力,也就是说好学是需要力的作用的。好学的好体现在为好学所发的力需要持续的长时间,发力的强度倒无需太大。微力持续恰恰最能满足好学的需要,所以微力持续就完美地充当了好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微力持续的学习为人们迎来平起平坐的最强大的实力。
作为个体,不是希望自己能够与更多的人达到平起平坐吗,那就好好地投入微力持续的学习吧,你的学习水平越是提高,你的平起平坐的人数就会越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