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中国》第8集《融合》有感)
文/周涧
北魏鲜卑族的拓跋宏,3岁时被立为皇太子,5岁时登基皇位。自幼受临朝听政的汉籍(生于今河北冀县)祖母冯太后的刻意培养,加之熟读儒家经典,“《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因此对中原汉文化十分崇尚。
长大后的拓跋宏,为了实现历代先皇南下扩张、一统江山的宏愿,决意让鲜卑人的思想和行为,去主动适应中原汉文化的礼法制度,谋求以正统文化兴盛国家。
拓跋宏独力执政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汉人的礼制为亡故的祖母冯太后服丧三年。这不仅仅只是为了寄托自己沉痛的哀思,更是要用君王的行为昭告天下:这个鲜卑人创立的王朝将以中原的礼教作为立国之本。
接下来的第二件事情,更是惊世骇俗,那就是将立基近百年之久的北魏国都,由平成(今山西省大同市)迁至中原洛阳。为了实现迁都发愿,他用心策划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预演。于公元493年秋时,借由南下征伐萧齐政权,亲率文武百官及步骑军队百万之众,浩浩荡荡长途跋涉千余里,从平城进发至洛阳城。在这里,拓跋宏恩威并用,决断地以至高皇权,压服了强烈反对迁都的全朝众臣,按既定谋划,于次年正式迁都洛阳。
随着迁都既定,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原,拓跋宏又强力推行了服装发式和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系列汉化改革,并诏令在洛阳设立国子学、太学,在所有学堂教授礼乐文化。他还亲自安排了拓跋贵族与汉族大姓通婚,以血缘融合的方式促进胡汉文化从根本上的自然合流。为了实现彻底汉化,拓跋宏断然下令鲜卑贵族姓氏全部改为汉姓,其中拓跋皇族改姓为元。拓跋宏自此改名为元弘。
在洛阳的北魏新都,鲜卑族文化的旷达奔放、健勇无畏之气,与汉族文化的儒雅谦和、笃定舒缓之韵,有机地合成一脉,“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的文化盛景悄然生成。
然而,世代游牧,骨子里自由放荡、野性蛮强性格的拓跋人,从内心里并不愿意接受汉文化礼教的束缚。守旧的鲜卑贵族暗地里结盟发起反击,并怂恿皇太子拓跋恂杀害自己的汉人老师,意欲率领军队返回平城故都。
拓跋宏闻讯后勃然大怒,抡杖暴打太子,并将其囚禁牢狱,狠心赐死。
接下来频繁的平叛和南征,高强度的鞍马劳顿与旧疾复加,公元499年,拓跋宏生命的精血耗尽在返程洛阳的旅途,终年仅33岁。谥号孝文皇帝。
拓跋宏33岁的生命圆了自己一个人的洛阳梦。
就他个人的人生来说,这个梦是悲壮的。皇朝接班人的亲生儿子死于观念的交锋,自己英年正盛的生命早逝于南下的劳累,江山一统、强盛“神州上国”的壮志,也在未酬的遗憾中顿然落幕。
但是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来看,拓跋宏的洛阳梦又不是一个人的孤单追求,而是天命在某一个时空段的冥冥召唤。
拓跋宏以一个人的皇权之力,开启了民族融合大幕,推动鲜卑族与汉族在血统、文化上相互应通汇流,在风俗、生产上互相学习借鉴,为一度颓废中落的汉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劲活的生机,更为后世的中华文化以汉为主、胡汉融合的文明大厦构建,埋下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石。
从这个意义上评价,拓跋宏的洛阳梦又是值得颂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