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中国》第11集《基业》有感)
文/周涧
公元581年,北周王朝年仅9岁的儿皇帝宇文阐(周静帝),在大丞相杨坚的威逼下被迫禅位。杨坚登基皇位。定国号:隋。立年号:开皇。
从此,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开创了政治稳固、经济活跃、民生富庶的隋朝帝国“开皇之治”盛世局面。
开皇之治灭了南陈,实现了江山一统。结束了自东汉崩溃、割据分裂400年的混乱局面,征服了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开皇之治首推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奠定了后续历朝一千多年稳定的政治权力结构。
开皇之治开创科举制度,打破了豪门士族对官僚体系的垄断,为普通寒士创造了改变命运的公平机会。
开皇之治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实现了仓廪盈满、国库丰积的富足年景。总人口由初期的500多万增至800多万。
然而,就在“开皇之治”盛景空前的20载之后的公元601年,杨坚突然下诏改年号:仁寿。
这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
就年号的词义意涵而言,“开皇”与“仁寿”各有其义。开皇寓意开启新纪元,仁寿寓意福寿延年。前者如青春少年,意气风发,胸怀壮志。后者似年迈老翁,情志淡然,心存忧思。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欲求。
社会上有人理解为,这一年是出生于公元541年的杨坚的甲子本命年,寄希望于自己和自己开创的隋朝基业,能够仁和长寿。
但是如果联系到前一年(公元600年)的杨坚废太子一事,就会感受到杨坚内心变故的无奈。
隋文帝杨坚和发妻皇后独孤伽罗共育有5个儿子,分别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杨勇是长子,北周政权时,杨勇担任大将军等职位。后来杨坚受禅登基为帝后,便封杨勇为皇太子。
据史料记载,长子杨勇性格宽仁和厚,任性自然,做事从不矫揉造作,待人不善心计。次子杨广 性格争强好胜,做事大胆果断,待人工于心计,心狠手辣。
正是由于这两个皇子的性格迥异,所以杨广在母后独孤伽罗面前争宠功成,杨勇则因不善逢迎而失宠落魄。
在皇后独孤伽罗的偏向干预下,隋文帝杨坚将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或许就是因为这桩重大国事决策,内心自感失误却又无意纠错的杨坚,冥冥之中觉得命数既定,陡然生出木已成舟、且走且珍惜的怅惘。突改“仁寿”年号的决定,就是这种怅惘心理的显性写照。
年号的“仁寿”,并没有为杨坚执掌朝政带来更长久的日子。仅3年余,公元604年,杨坚重病离世,“仁寿”年号也随之寿终正寝。
而太子杨广继承皇位后, 因大兴工程劳民伤财,穷兵黩武民怨沸扬,造成民变频起、天下大乱,致使隋朝国运仅延存14年后覆亡。
杨坚一生笃信佛教。佛家认为,人之命运皆前世注定,是谓“宿命”。
国运继承者酌选的失误,对于信佛的杨坚而言,必然认为这是天定的宿命,无力改变。所以寄希望于改年号,应对未来不确定的未知。实属无奈之举。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历史可以重来。杨坚或许不会废太子杨勇。那么杨坚开创的隋朝盛世基业,或许又是另外一种结局。
而这种结局,也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