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河北保定12月4日消息 近日,保定理工学院社团联合会举办了社团之星才艺展演活动,该院国学社学生表演的汉服走秀轰动校园,引得学生纷纷合影,穿汉服,学汉服文化成为时尚。
汉服文化是反映儒家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贯穿西周到明朝。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并自成体系的千年文化,在当代通过汉服运动这一民间文化运动形式逐渐复兴。
衣裳,即上衣下裳,是汉服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款式,象法天地,是华夏最高贵的祭服、冕服、朝服的基本款式。
《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地在下,裳象,裳下两股,皆阴、偶象。上衣下裳不可颠倒,使人知尊卑、上下不可乱,则民志定、天下治矣。
衣裳之制始于黄帝,备于尧、舜。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衣包括九个部分:领、襟、袂、袪、袖、衿、带、系、衽。衣的甲骨文就是交领衣,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汉服中交领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既人道,既方与正;而袖子,其实都是圆袂,既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所以,领是交领(从一开始的方形的矩领演化过来)右衽;袖是圆袂收祛,都是像一种图腾一样体现了文化的。
田录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