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城市社区心理建设学术论坛


 甘肃城市社区心理建设学术论坛

 

2020年12月6日,甘肃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新型智库-城市社会心理研究智库,联合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宁区委宣传部、政法委、卫建局主办的甘肃城市社区心理建设学术论坛,在深圳市花样年国际物业有限公司兰州市分公司幸福家园黄河明珠物业服务大厅举行。兰州市安宁区委刘家堡街道、培黎街道及其各社区;深圳市花样年国际物业有限公司兰州市分公司协办论坛。

甘肃省高校城市社会心理研究智库首席专家、甘肃省委政法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妇儿委咨询专家、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教授、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导师张海钟教授主持论坛。

论坛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印发学习《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总结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序列城市社会心理研究智库成果,交流城市社会心理研究项目和论著,研讨城市社区心理建设新思路、新方向、新领域、新方案。

论坛主题是强化社会心理研究,开展社区心理服务,促进居民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社会心态。

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牟录贵教授,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文棣教授,兰州市安宁区委常委、宣传部王亚军部长,深圳花样年国际物业兰州分公司席沛源经理出席论坛,分别致辞祝贺。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范鹏教授;甘肃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石玉亭教授;甘肃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宋圭武教授;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张文政博士教授;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杜林致博士教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西北民族大学教授何蕊芳主任医师;兰州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成德教授;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王百玲教授、刘朝霞教授、吕蕾莉副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江陆平副教授;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张玉堂副教授出席论坛发表主题演讲。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杨斌芳、郑新、陆文泽、钟玉芳参加论坛交流。

范鹏教授做了《社区社会心理建设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主题演讲。他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我国未来五年到十五年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加强社区社会心理建设也必须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一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议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从“十个强国、五个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的战略目标和“三新四高”(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体系)总体要求的大局中认识社区社会心理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从《建议》“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体系”的具体要求出发,扎实进全社会心理建设工程,继续做好“阳光甘肃-全民健心行动”基础工作,提升行动质量,发挥应有效能。三是几点具体建议:1、建立社区社会心理建设领导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社区社会心理建设治理机制,并整体纳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之中。2、成立社区社会心理建设领导机构,建立社区社会心理工作室,配备专职社会心理健康指导员。3、把心理教育疏导功能建立在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纠纷化解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基础之上。4、把社会心理建设工作成效作为社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治理总体评价考核体系之中。    5、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工作内容以“去专业化”的方式融入社区日常文化生活之中。

牟录贵致辞介绍了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智库最近五年的主要工作和成果。中心智库完成咨询报告6篇,被省市县政府部门批示3份、发表论文21篇,被权威期刊转载引用50多次,出版城市社会心理学标志性专著2部,完成教育部和教育厅立项课题2项,为大中小学提供学术讲座15场,发起成立校级社会心理学学生社团,出版城市社会心理学刊3期,建设城市社会心理智库微信公众号,发表咨询研究报告30篇,两位教师被聘为省委政法委和省妇联咨询专家,聘任校外兼职研究员20名,开展田野调查活动5个市县7个城市社区,与9个城市社区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6名。

向与会专家、领导、老师表示欢迎和感谢,希望今后的研究继续坚定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的本土化道路,坚持中国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的中国化道路,把研究论文写作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田野里。

王亚军部长介绍了安宁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向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和安宁区各街道社区干部倾心交流,共同为安宁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心理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智库建议。

王文棣院长介绍了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和发展思路以及科研团队,特别是社区治理研究的项目和成果,表示将与全省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合作,为甘肃省特别是兰州市安宁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做出努力。

深圳市花样年国际物业兰州分公司幸福家园项目经理席沛源介绍了公司发展现状前景和社区员工和居民心理建设的主要工作和今后计划方案,预祝城市社区心理建设学术论坛活动圆满成功。

石玉亭教授描述了当代社会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事件,特别是领导干部心理素质问题,阐述了自己关于社会心理学本土化和建设中国特色心理学的意见,呼吁建设中国本土跨界融合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宋圭武教授以《新时代要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为主题,提出十二个问题,要真正重视人才问题,领导干部要做有思考的领导者,要构建学者与领导经常性对话的有效机制,智库建设需要全社会树立宽容观念,智库学者应具备的高端素质,研究方法要适合国情,理论研究应追求“简”境界,研究前提是人性假设问题,要结合宗教问题研究,智库成果的评价要科学,智库学者一定要高度重视调研,要重点研究“本”问题。

宋圭武再次提出社会科学跨界融合发展的思想,号召社会科学学术界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开展研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走出书斋,走向田野,为党政机关的发展决策提供智库对策。

张文政博士教授介绍了与兰州市和安宁区合作建设社区实践中心,开展社区治理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成果。他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统筹推进社区心理建设》为题,结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贯彻执行和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及全省成立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06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报告了自己的乡村治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调研成果。

他说当前,甘肃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基本涵盖理论宣讲、开幕先锋、文化广场、家风家训、村规民约、记住乡愁、移风易俗、乡村课堂、志愿服务等9方面的内容,能够挖掘党建引领资源,拓展乡村治理的内容、提升乡村建设的道德水准和开发要求、改善村中干群关系、提高农村社区发展层次,融合多元丰富的文化要素,整合在地资源,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形成了以规划为先导的乡村治理实践、以理论宣导为根本的农村党建实践、以新乡贤为核心的乡村模范引领实践、以家风家训为切入点的农村乡土文化实践、以志愿服务为引领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以移风易俗为抓手的乡风建设实践和以三治融合为保障的乡村治理实践等模式,成效和发展势头喜人。但也应清醒看到,该项工作还处于初级试点阶段,全面覆盖还需进一步推进。城市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相较于农村呈现出较大的优势,如人员配备齐全、队伍建设完善、基础条件良好、建设经费到位等。但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各地的实践依然处在探索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依然面对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同时,也要应对来自实践过程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杜林致教授高度评价城市社会心理研究智库的科研成果和西方社会心理学本土化思想,高度评价社区心理建设研究课题和已有成果。介绍了我国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主要成就和自己的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

他说,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国化是大势之趋,以张海钟教授为代表的兰州城市学院社会心理研究智库有关城市社区心理学的系列成果,为社会心理学中国化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贡献。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离不开中国问题和中国情境,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这些研究成果,应该结合中国的现实问题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张海钟教授的城市社区心理学系列研究,为中国城市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立提供了切合实际的、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成果。当代社会心理学以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为主流,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与社会的关系,容易脱离现实情境。张海钟教授提出中国城市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变革分层引起的社会心理问题,开展社区心理问题研究和社区与社会其他系统的心理关系的研究,其研究兼顾了科学性和实践性,对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进行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有极大的实践指导价值。

何蕊芳主任医师介绍了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主要工作和成果,通报了中心最近开展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心理建设中的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障碍咨询治疗提出了设想。

江陆平副教授介绍了甘肃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心理学研究成果,论述了心理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中医心理学思路和方案。

张海钟教授及其学生团队郑新、张安旺、宋众琴、李高田、赵爱军、孟庆成、王敏君宣读了已经发表的系列论文《当代中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社会心理研究课题导论》《城市社区概念分类与甘肃心理学派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社区的概念与我国城市社区的类型差异辨析》《全民健心行动与甘肃城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城市住宅楼阴阳台杂物与居民环境心理问题对策》《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测评问卷CGSPQ2223-20推广方案》,介绍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与城市社会心理学探论》专著。

张海钟教授论著指出,心理卫生和心理教育的学院派主要开展基础研究,发现心理活动的规律、发现心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真理;医院派主要开展临床研究,总结心理咨询的经验和心理治疗的技术;社工派主要开展心理学与社会学、文学、文化学结合的应用研究,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社会工作领域,提高社会工作的实效;政工派主要开展政治学、哲学、教育学结合的应用研究,将心理学的原理应用到政治工作领域,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和意识形态的纯正。

张海钟论著认为,城市社区可分为:第一,居民委员会改建的政治学意义上的社区;第二,党政机关或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自建的管理学意义上的家属院型社区;第三,政府负责为征地拆迁农民专门建设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住宅安置小区;第四,开发商征地开发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开放式独立产权小区。社区心理学研究需要跟多关注第四类社区。

论坛呼吁学院派、医院派心理学家精心开展科学心理学研究的同时,理解关注社工派、政工派的常识心理学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论坛呼吁媒体记者和文艺作家科学解读心理学的著作和思想,利用心灵鸡汤和电视访谈传播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西方化的心理咨询和本土化的心理教育应该逐步走向统一发展。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师生;兰州市安宁区各部门干部和刘家堡街道、培黎街道暨各社区干部群众;兰州市党政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教师;幸福家园小区群众等共90余名参加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