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崇高荣誉


  老师的崇高荣誉

  李龙先生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领导、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哀悼、缅怀李龙先生。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2020年12月8日早晨8:30,我与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的王运亮、陈少华等同学参加李龙老师遗体告别仪式,赴武昌殡仪馆天元厅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领导、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代表人士,花圈和挽联布满了大厅四周,李龙老师的遗体静卧于花丛中,挽联家学国脉伟杰英姿经二十年风雨铸四十载辉煌,纵贯今古中西无碍创人本法范型修法理史巨章高度概括李龙老师为中国法学发展殚精竭虑、为法学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说:李龙先生的精神风范,是对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武大精神最好的诠释和集中体现。

  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的花圈  蔡律摄

  教育部、中国工程院领导敬献的花圈  蔡律摄

  李龙老师追悼会规格很高,李龙先生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领导、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通过多种方式哀悼、缅怀李龙先生。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唁函唁电、敬献花篮花圈、慰问家属,不少重要领导亲自出席追悼会,为党和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山仰止,风范永存。这是对一名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褒扬,也是老师的崇高荣誉!

  湖北省领导敬献的花圈  蔡律摄

  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敬献的花圈。蔡律摄

  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高度评价李龙老师对中国法治理论和法理学的原创性贡献。李龙先生是当代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他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法理学学科体系构建、宪法基础理论、人权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做出了众多重大原创性贡献。1995年,由他任执行总主编的《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出版,首次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内容,堪称人权研究的经典作品。2004年,他率先在法学领域提出人本法律观的概念,出版了《人本法律观研究》。他在中国法学界还率先实现了法理学、法史学、宪法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创设了宪法基础理论这一博士点研究方向。他撰写的《宪法基础理论》《西方宪法思想史》等著作,开宪法法理学之先河,赢得学界赞誉和国家表彰。他在法治理论体系和法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1992年,他参与编写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新《法理学》教材,首次将传统的纵向写作改为横向体例,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创新,对我国的法理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他提出将法理学学科体系分为五论”,2003年又将“五论”发展为六论,使法理学学科体系得以成型并日趋完善。他主持的“法理学”也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程。近年来,他又著成《中国法理学发展史》一书,构建起中国法理学发展的宏大图景,是我国新时代法理学研究重要的学术文献。

  2020年12月8日下午武汉大学法学院举办的追思会  蔡律摄

  文明古国,家学渊源,现实国情,铁肩担当,中国法治建设征途漫漫,李龙老师经世致用,在法学领域构建话语,提供技术方案,李龙老师是中国法治道路的实践者,中国法治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曾先后承办许多大案要案,为许多犯罪嫌疑人作了成功的无罪辩护,先后从黄泉路上拽回了14条人命,被誉为侠客律师、侠义教授。同时,他也是最早探索公益法律发展的学者之一,在他的带领和引导下,武汉大学先后创设了武汉大学法律援助中心、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人权研究院等平台。

  李龙老师毕生精力心血传道授业的武汉大学法学院   蔡律摄

  一腔报国志,教研育才俊。李龙老师呕心沥血,致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境界的法律人才,桃李满天下,弟子中有的担任党和国家有关部门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成为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多人担任我国著名高校校长和法学院院长。他时刻不忘培育新人、奖掖后学。注重现实,鼓励探索,经世致用,智慧创新,李龙老师治学、做人的格局与境界,精神与风范长留人间,激励后进奋发有为,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提供的法学理论创新,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文献并流传下去,这就是老师的崇高荣誉!

  蔡律  2020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