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这样一条产业链,如果疫情持续,不独沙特、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智利等能源国的出口将持续承压,就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将承压——疫情将会导致,中国的工厂减少进口机械、零部件的订单,减少从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电脑芯片,减少从德国和意大利进口工厂设备。同时,中国的消费者也将减少对美国和日本的电子产品、德国和美国的汽车、意大利和法国的奢侈品的需求。而这无疑将会搅乱全球供应链。
作者:政经天一楼主韩和元
首发于证券时报网专栏频道http://opinion.stcn.com/2020/0209/15632109.shtml
我们所赖以栖身的这个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与专业协作得以深化,如今整个世界俨然成为一根联动的链条。在这样一根链条上,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链条都将受到影响。可预见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独中国“打喷嚏”,世界经济很快也将不可避免的“感冒”。
对于中国而言,农历新年期间,一贯都是投资和生产的淡季。该时期,中国经济主要依赖于包括零售、餐饮、娱乐和旅游等在内的大消费。零售及餐饮方面:2019年春节假期,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娱乐方面:其中单电影票房市场,2019年春节初一至初八累计总票房达到68.68亿元。旅游方面: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消费的目的地,不只囿于国内。携程的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长假期间,我国约700万人次选择了出境游,这些游客从近1296个海内外城市出发,到达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1372个城市。在“买买买”模式下,按人均消费 10000 元计,短短几天的假期,这70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就为全球其它国家,贡献了大约 700亿人民币的消费额,为不少目的地国家的旅游、经济和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第一波冲击,就体现在春节假期期间,对其他国家的旅游及其他消费上。譬如,日本就认为,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严重影响着日本的旅游业。日本旅游业协会2月3日表示,从今年1月底中国政府暂停团队出境旅游至3月底,预计取消赴日旅游的中国团体游客可能超过40万人,游客数量不及往年的半数。这一数字还不包括自由行游客和乘坐邮轮来日的中国游客。因此日本旅游业协会认为,实际取消人数将会超过40万。受此影响,春节期间日本大型百货商场免税商品销售额比下降两位数,旅游、航空等行业也遭受重创。以至于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日本政治的重点议题。据《日本经济新闻》2月4日报道,日本朝野各党花在新冠肺炎上的质询时间占整体的23.4%,超过预算与经济(16.7%)和安倍主办的“赏樱会”的问题(10%)。
至于产业链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将是第二波冲击。就这个话题,我们先从一位叫萨拉·邦焦尔尼的美国人说起。邦焦尔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主攻国际贸易及其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她的报道,曾获得过全国和地区大奖。2004年的圣诞节,这位新闻人忽然发现,39件圣诞礼物中,“中国制造”的有25件。与此同时,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也统统来自中国。面对此情此景,她不禁想到: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生存下去?全球化时代真的已经悄悄进入我们的生活了吗?于是这位新闻人突发奇想,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日子。但结果是她一家人的生活成本骤然提高,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最终她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于2006年的元旦,再次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作为文字工作者,她将自己这一年的心路历程,用文字完整的记录了下来,并先后在《基督科学箴言报》上发表。文章一经发表,立马引起世界的巨大反响,从而促成了《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一书的出版。邦焦尔尼的观察,得到了美国零售行业领导者协会提供的数据的有力支持。2018年,该协会在给总统特朗普的一封公开信中就提到,在美国超过41%的服装、72%的鞋类和84%的旅行用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不独终端市场如此,事实上中间环节也同样离不开中国。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以前在中国工厂生产产品的跨国公司,为了规避美国的关税,正在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尤其是越南。但由于越南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产业链还不完备,很多企业在越南已经生产多年,但是很多元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也正是基于此,从2018年开始,在美国成为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的同时,中国也成为越南的最大进口市场。事实上,中国早已在智能手机、计算机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造着从墨西哥到越南的工厂,所需的某些原材料和零部件。
聊完这根产业链的需求端,再来看看供给端。首先来看看能源: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对石油的消费也不断增加,到2018年我国原油的消耗量达6.51亿吨,其中4.62亿吨来自进口,稳居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石油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其中,沙特、俄罗斯等主要的石油生产大国,占据了中国进口量一半以上;
再来看看原材料:2018年,中国消耗的铁矿石约为18亿吨,其中约10.38亿吨需要从国外进口。而从澳大利亚进口的铁矿石,就高达7.24亿吨(2018年),约为同期中国铁矿石进口总量的7成。从澳大利亚角度来讲,中国无疑是其铁矿石的最主要买家。2018年,澳大利亚对外出口的铁矿石总量超过了9.15亿吨,其中接近80%的份额都运到了中国。智利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铜出口国,铜矿石及精矿的出口额占世界总数的29.1%,精炼铜阴极出口额占26.6%。而中国则是智利铜的最大进口国,智利国家铜业委员会数据显示,中国从智利进口的铜矿石,长期维持在该国铜出口量的40%左右。
此外,还有中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元器件及机械设备的需求。
最后来看看终端消费需求方面:安永会计事务所于2018年的一份研究显示,中国汽车市场是德国汽车公司最重要的市场。德国车企的销量,近40%来自中国市场,分析认为德国车企对中国车市会更加依赖。事实上,不独德国车企,就是美国车企也是如此。譬如2019年,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就超过了美国。而麦肯锡咨询公司于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于2018年共消费了金额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的奢侈品,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近三分之一。
……
基于这样一条产业链,如果疫情持续,不独沙特、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智利等能源国的出口将持续承压,就是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将承压——疫情将会导致,中国的工厂减少进口机械、零部件的订单,减少从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电脑芯片,减少从德国和意大利进口工厂设备。同时,中国的消费者也将减少对美国和日本的电子产品、德国和美国的汽车、意大利和法国的奢侈品的需求。而这无疑将会搅乱全球供应链。
正是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疫情持续,那么全球都会为之追问如下几个问题:
1、沃尔玛超市缺的商品谁来补货?
2、沙特、俄罗斯的石油谁来买?
3、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谁来买?
4、智利的铜矿谁来买?
5、日本、韩国、美国的芯片谁来买?
6、美国的苹果手机、德国的汽车、法国意大利的奢侈品谁来买?
7、越南等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国的工厂的原材料、元器件谁能提供?
所以,就当前而言,各国所应该做的就是,帮助中国,携手应对疫情。只有疫情受控,中国的整个社会经济秩序,才能恢复正常,整个国际产业链,也才能恢复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