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国际上一些国家频频发动贸易战,借以打击他国发展,我们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受到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很明显,贸易促进各国互通有无,便于世界经贸发展,但是有些国家为了保持自身强大,不惜动用贸易战武器,对他国发起攻击,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实说起贸易战,我们大中国还真是有人才,在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人就非常善于运用这种战法,不动用一刀一枪、一兵一卒就整垮了五个国家,帮助自己的国家成就了当时的霸主地位。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我国古代“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的管仲。
管仲,也被尊称为“管子”,他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著有《管子》一书。管仲在安邦定国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在那个战乱频仍、征战杀伐不断的春秋时代里,管仲娴熟运用他经济战的惊世良谋奇策,在不见刀光剑影的平静中显示身手,接连击败了五个国家,帮助齐桓公建立了不朽强国霸业。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如果不是到了图穷匕见的程度,采用“和平”手段,达到削弱甚至拖垮敌手的目的,自然就是上上之选。“经济战”就是这些“和平”手段中的上佳选择。“经济战”的主要思想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你细看历史就会知道,贸易战这件热闹事儿,绝非闹着玩。在春秋时期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经济战,基本都以管仲的胜利而告终:在刀锋闪闪的军事对峙中,管仲用一只包裹着金钱的诱饵,轻易令敌国上了钩。在中国古代史上管仲运用的非同寻常的“贸易战”,别看没有硝烟菲菲,却都是真金白银狠砸,进行不动声色的招数博弈,后果往往比千军万马震撼,甚至几百年王朝的历史走向,都是因此定局,而管仲恰恰就是经济战这方面的高手,堪称古代经济战的高级专家,因此也被人们誉为“经济战的鼻祖”。
第一战:服帛降鲁,不动声色制服鲁国
齐鲁两国的老祖宗,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姜子牙。两国历史渊源深厚,本应睦邻友好,但却一直暗中较劲。齐国和鲁国是邻居,表面上友好来往,其实内心恨不得一下子将对方吞掉。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互不相让,但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却非常密切。鲁国生产一种细白的绢布,叫“鲁缟”,以薄闻名。有一句成语“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说的就是这种绢布。管仲打的,正是这种绢布的主意。他先是建议齐桓公和众大臣带头穿用鲁缟做的衣服,在齐国掀起一股以穿鲁缟为荣的浪潮。接着他又下令,禁止齐国人织缟,所有布料必须全部从鲁国进口。如此一来,鲁缟开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鲁国百姓见织缟有利可图,纷纷放弃农桑,加入织缟大军。看到敌国进入彀中,管仲再下猛药。他颁布命令,对贩卖鲁缟的鲁国商人施以重奖:贩缟一千匹,奖金三百金;一万匹,三千金。顿时,鲁国从上到下,掀起了“家家纺机响,户户织缟忙”的狂潮,肥沃的田地几乎全被撂荒。眼看时机成熟,管仲突然下令,停止进口鲁缟。鲁国经济瞬间崩溃,鲁缟大量积压,粮食极度短缺,价格飞涨,鲁国人只能盯着堆积如山的鲁缟饿肚皮。鲁国山穷水尽,只好向齐国购粮,管仲马上哄抬粮价,鲁国经济雪上加霜。不得已,只能屈从于齐国。管仲在这场贸易战中采取的策略是:首先,通过贵族带头穿鲁梁制造的衣服引领时尚,让鲁梁的老百姓都去从事纺织业,而且要限制国内生产,引诱鲁梁农民放弃农事。然后,突然宣布不许进口鲁梁制造的衣服,让大批敌国人民失去生计,饿殍遍野,最后齐国出粮,吸引敌国人民。于是书中记载:''二十四月,鲁梁之民归齐者十分之六;三年,鲁梁之君请服''。管子的计谋可以说是“经济战”的古代版。通过绨料恶意收购,破坏贸易平衡,引导他国放弃主业,导致其产业失衡,破坏社会经济基础,再增加贸易壁垒从而控制其经济命脉,从而达到打压他国实力的目的,不得不佩服我们古人的智慧。
第二战:楚国买鹿,“买”出一个春秋霸主
初秋时期,楚国非常强大,是齐国称霸最大的劲敌,也是中原诸国最大的威胁。降服鲁国之后,踌躇满志、胸怀霸主地位的齐桓公又盯上了当时实力强大的楚国。然而此时的楚国,也正是实力如日中天时,堪称当时春秋列国里,实力顶级的“猛兽”。但霸主的位置只有一个,两家“猛兽”血拼一场?以齐桓公的话说,那真是“恐力不能过”,输赢真心不好说。其实就算能打赢,十有八九也是惨胜,俩家拼到两败俱伤。霸主的位置,恐怕就得让别人捡现成。不拼?彼此互相不服,争霸照样没影。就在齐桓公严重纠结时,为他鞍前马后忙活的名臣管仲,却一句话轻松破解:“公贵买其鹿。”——别担心国君,咱不用兵器,砸钱买鹿!于是,正当眼睛喷火的楚国磨刀霍霍,时刻准备迎接血拼时,却惊讶看见了对面兴高采烈的“齐国采购团”,全是大车小车拉着铜钱,进了楚国境内就疯狂“血拼”,见着楚国的鹿鸟动物就果断爆买,简直边走边砸钱。连楚王都乐疯了:楚国各地父老乡亲,给我立刻扔下农田去抓鹿,要用楚国活蹦乱跳的野生动物,狠宰齐国采购团。如此一顿血拼加狠宰,楚国足足“宰”了齐国两千万铜钱,官府民家都是铜钱满仓。正当楚王满脸乐开花数钱时,紧接着的事儿却傻了眼:这三个月楚国一直忙着抓动物“宰”齐国,田里的庄稼都荒了。眼看着大小粮仓都见底,楚国上下抱着铜钱饿得眼发花。几处毗邻齐国的边陲要地,更是陆续爆发动乱。眼看强大的楚国,就要在内外交困里揭不开锅。连呼上当的楚王,为了从齐国换粮食,只能乖乖低头,把齐桓公捧上了霸主宝座。“春秋五霸”的历史,“尊王攘夷”的辉煌画卷,就此正式启动。确切说,就是管仲这场“砸钱买鹿”的贸易战,漂亮打出来的。
第三战:金龟换粮,虚晃一枪解决攻打敌国的军粮问题
春秋时期,齐国准备攻打孤竹国。孤竹国位于现在的河北、内蒙、吉林一带,幅员辽阔,兵强马壮。“老马识途”的典故就是齐军追击孤竹国军队时迷失方向,管仲使用的妙策。要攻打这样一个强国,就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何解决军用粮草就是个特别大的事。管仲派人在靠近孤竹国比较富足的地方埋下一个精心挑选的大龟。再诱导当地人挖出大龟,立即大肆宣扬:“这个龟可不是普通的龟,一定非常值钱”。挖出大龟的人也非常高兴,把大龟放在盘子里精心喂养。齐桓公立即派出使臣,配备十乘马车,携带黄金百斤,大张旗鼓地来到挖到龟的人家,召集万人宣布:这只龟是东海海神的后代,你挖到它,说明你鸿运来临。国王给你百斤黄金的报酬,赐给您中大夫的官服,终身享用。神龟暂寄居在你的家里,好好护养。随后,调集人马,修筑高台,以最隆重的仪式,把神龟供奉在大台之上。大台有专人守卫,每天都要焚香祭拜,血祭四条牛,立名为“无价之宝”。 时过不久,神龟名声大振,方圆百里的人都认为神龟不仅是无价之宝,而且是能护佑一方平安的神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争相来祭奉神物,并以能亲睹神龟为幸、为荣。四年过后,征伐孤竹国的其他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管仲早就知道这里的富户丁家所藏的粮食,足够三军五个月吃用。便把丁家主人请到京城。齐王亲自给他说:我有一件无价之宝在你们那里。现在我有出征的大事,想把这个宝物抵押给你,借用你的粮食,你能愿意吗?丁氏心中暗喜,忙拜首领命:我愿献粮,但不宜接受这么珍贵的神宝为抵押。桓公诚切地说:你愿献粮,说明你忠国心善,神灵应该保佑你鸿运久远。你一定要收下这个“无价之宝”,方合天意。丁氏大喜,不但立即献出了粮食,还对齐王感激不尽。就这样,一只“神龟”解决了征讨孤竹国的军队吃粮问题。
第四战:衡山之谋,让衡山国自毁长城
衡山国位于齐、鲁之间,不仅资源丰富,民风彪悍,国力较强,而且盛产兵器,“衡山利剑,天下无双”。齐小白要想称霸中原,必须先要征服衡山国。齐王既想尽快攻打衡山国,又担心两败俱伤,耻笑于诸侯。于是求计于丞相管仲。管仲派很多商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又派人游说燕、代、秦等国一起来衡山国收购兵器,迅速掀起天下争购衡山国兵器的热潮。衡山国君看到这是赚钱的大好机会,告诉宰相:“天下各国都在争购我国的兵器,可使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乘机赚大钱,发大财。”衡山国百姓看到打造兵器利润丰厚,纷纷放弃农耕,转而打铁造兵器,继而把锄、镰、犁等农具都打成兵器卖钱了。就连衡山国的有些军人,也偷偷地把兵器换成钱花。 在疯狂购买衡山国兵器的同时,管仲又派人到赵国收购粮食。赵国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诸邻国和衡山国看粮价喜人,纷纷都运粮卖给齐国,齐国几乎收购了衡山国及其邻国所有的储备粮。三年之后,就在衡山国上下为发大财而欢呼雀跃的时候,齐国突然陈兵边境,封闭关卡,停止在衡山国收购兵器,并禁止其他国家卖粮给衡山国。此时的衡山国,国库存粮空虚,土地已荒芜多年,国内收粮无望,邻国也不能买粮,就连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只有眼前堆积如山的铜钱,此时,一点用处也没有。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的精光,只得举国降齐。
第五战:买狐降代,轻耳易举灭掉了代国
代国出产狐皮,管仲劝桓公令人到代国去高价收购之,造成代人放弃农业生产,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却少得可怜,“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结果是狐皮没有弄到,农业生产也耽误了,没有粮食吃,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在此情况下,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代国。这便是粮食战争的威力。
我们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人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诉求,也许有人会说“钱重要”,但是当一个人饿肚子时,吃饱最重要。管仲出身贫寒,最知道金钱的份量,所以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是只有衣食足了,才会稳天下、达天下、定天下。我们看管仲采用的所谓贸易战,尽管手法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但却都是围绕“粮食”这一主线展开的,我们可以说管仲的贸易战,从实质上说就是利用人们的贪婪心理、兼用价格调节的方法打得粮食战,这也警示我们保护经济产业平衡发展,在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上不能退缩,保护耕地红线的紧迫感不能失去,时刻保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