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下“公信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时间差序、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信力既是一种社会系统信任,同时也是公共权威的真实表达,属政治伦理范畴。
简括之,一是社会的信任系统,二是代表一种权威。今天,橙香屑要探讨的第六期就是个人IP中的公信力问题。
我们都知道,销售的过程中有一环那就是有了信任才会有成交,无论顾客对产品的信任还是对销售者的信任,才会促使交易的完成。否则,双方因信任导致的沟通成本会很高昂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不面对面交易,从商机获取,谈判,磋商到最终的成交,都渗透着信任。如何在这网络建立个人信任体系,尤为重要。打造个人IP,需要建立信任体系。
当一个陌生人想了解你,或者被你成交,你必须通过各个渠道进行佐证,如果你是某公司的大咖,我想去了解你我去哪你了解你,首选是网络,首先我会去百度搜一下,了解一下这个人以前做过什么,是什么职位,有什么专业造诣等。
如果网上任何东西都没有,你觉得成交的概率有多少,成交的金额又有多少。这次新冠疫情就出现了各类因没有诚信导致的诈骗行为,不仅害人也害自己陷入囹圄。
因此,想要打造个人IP,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建立自己在网络上,线下熟人圈的公信力,树立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围绕着公信力的概念,笔者认为做好两点:
一、言出必行,兑现承诺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和网络平台,要履行自己的各种承诺,兑现自己的诺言。同时要表现和表达真实的自己,不要弄虚作假和愚弄大众,更不要用说谎、造假、胡乱编故事等恶劣手段,来欺骗大众和博取粉丝关注。
立足社会,不要玩套路,谁都不傻,别肆意践踏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帮助,也别贱卖自己的诚信底线,无信则不立。
笔者有一位陈姓朋友,2017年三次向我借钱,我二话没说就帮他渡过难关。当时千恩万谢,可到了还钱的时候就玩起了躲猫猫。笔者印象中不下12次承诺说要还钱,最后一毛未还。微信不回,电话不接,装傻充楞,智商还是情商比别人高呢还是当别人是傻瓜。
对于这种无德无品的人,大家觉得未来还有帮衬和怜悯的必要吗?践踏别人的信任就是在自掘坟墓,自毁长城,把别人当傻瓜的人自己恰恰是蠢到极点。
公信力对于个人IP尤为重要,有了公信力才能不断的扩大影响力。建立公信力,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但切勿盲目的涉及政治和敏感话题。
个人品牌的建立和诚信的累积,需要一点点来。但人设的崩塌却会在一瞬间,一件坏事可能像新冠病毒一样,扩散迅速,掩盖所做的好事。所以,我们要小心呵护好自己的个人IP形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社会大环境有法律约束,自我的小环境用道德约束。
二、深钻厚学,成为权威
公信力的另一层面是代表权威,为使自己成为某领域的权威,在某领域有公信力,必须拥有某个领域里面更多的知识还有非常强悍的逻辑表达能力。公信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你的才能和博学,还有对于灿若繁星一样的精深知识的钻研,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咖。
商业教父马云,马语一出,争相效仿,奉为圭臬。所以,深入耕耘自己所在的领域,多出成绩,努力做到最优秀,成为领域的专家权威。
个人IP公信力要求你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里做一个完美的我。谦逊,无我,专业,客观,冷静,克制,好学,爱阅读,爱运动,阳光正面,有趣,充满了一切应该有的正面特质。
但这种虚拟世界里的正面特质,延伸到线下,也需要保持,线上线下的公信力要一致,才能够称得上真正的公信力。我们不应该用滤镜式的方式打造个人IP公信力。
通过对个人IP公信力的打造,提升人物信任度,美誉度等,扩大人物的影响力,增加个人自身的流量及曝光率,对个人的口碑和商业转化率是极为有利的。
同时,如果配合权威媒体的报导,IP主的人设就会非常完美,选择媒体时越权威越好,国字号,全国门户的背书胜过各类小媒体。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些权威媒体:新华网,人民网,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新浪新闻,市政府官网,中国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光明网,环球网。一些地方垂直类网站也不错。
如果觉得文章有益,请分享出去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