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滨路夜游经济期待提档升级


  南滨路夜游经济期待提档升级

  重庆长江大桥畅通无阻,南滨路川流不息,春暖花开,生机勃勃,茶楼上,街道边,银杏树长出嫩芽,一年之计在于春,抢时间洽谈合作,机会都是有准备的人抓住的。是的,这世界最美的地方在于生生不息的希望和不期而遇的温暖……

  南滨路上恢复了川流不息的景象,一个地方车流、人流、信息流是一个区域经济活跃程度的直观反应,疫情后经济逐步恢复活力,春天来的正是时候,经历过患难的人们,更加珍惜生活,珍惜时间,珍惜机会……

  音乐轻柔,灯红酒绿,重庆渝中半岛夜景尽收眼底,江水平静,天空不时有飞机掠过,这里是交流的场景,生活真好,青春真好,重庆真好,南滨路酒吧丰富夜游经济的内容……

  站在南滨路上,眺望渝中半岛,在辉煌的灯光背后,总感到有一点单调。城市夜间经济城市文化生活、场景、业态的融合,城市休闲、社交、娱乐等各类文化生活的综合运用,夜生活、夜业态、夜场景丰富多彩才有吸引力,灯会夜游,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节事、夜间文化场所休闲活动。

  重庆“两江四岸”是天赋重庆的宝贵资源,是重庆城市发展主轴,是集中彰显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的窗口,2019年11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将听取市政府关于加强“两江四岸”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由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编制的《“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统筹规划》(以下简称《统筹规划》)正式亮相,详细介绍了“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的目标和26条规划指引。

  《统筹规划》将“两江四岸”的规划范围划为:沿长江,上起九龙坡区西彭镇,下至江北区五宝镇;沿嘉陵江,上起北碚城区,下至渝中区朝天门,河道中心线长度约,两侧岸线共约,其中近期治理提升范围岸线总长度约109公里。将规划目标设为:建设成为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成为彰显山魂之雄、水韵之灵、人文之美的国际一流滨江带,为重庆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美好的滨水生活体验。

  为了要实现规划目标,《统筹规划》结合资源禀赋及现状条件,围绕滨江路外侧、滨江路内侧和滨江路三条主线,对“两江四岸”近远期治理提升工作提出26项指引。

  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打造世界级立体山水都市夜景。

  在滨江路内侧规划指引上,《统筹规划》则根据山城特色,提出了10项内容。

  规划强化山与水之间的视线联系,严格控制“两江四岸”滨江沿线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与建筑布局形式,注重前低后高,预留通廊,保证背景山体的可见度,保证江面的可见宽度。

  规划深入挖掘“两江四岸”城市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延续历史文脉。串联“两江四岸”地区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带。

  规划预控滨江绿带,对滨江建筑进行后退控制,优化建筑色彩、建筑形态、建筑高度,留出滨江开敞空间,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滨江绿带。

  规划按照面上整体提升,点上精品打造的思路,以“序曲—高潮—回响”为节奏,分级塑造重要节点。

  规划提出要优化天际轮廓线,以“层次丰富、高低错落、主从协调”为原则,塑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立体城市”。

  规划提出要提升建筑“颜值”,按照“面上优化、局部修补”的原则,分类开展城市设计。已建区开展修补型城市设计,未建区开展管控型城市设计,并加强城市色彩管控。

  规划提出要优化建筑屋顶,加强“两江四岸”建筑屋顶的整治与管控。

  规划提出要优化滨江功能,梳理优化滨江区域用地性质,逐步植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旅游休闲等高端服务功能。已建区结合旧城更新,在有条件的地区增加休闲游憩等公共设施。未建区减少滨江地区居住功能,优先预控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公共文化设施用地。

  规划提出要提升山城夜景,系统提升与展现山城江城夜景魅力。融入文化元素,彰显城市内涵,营造“主题鲜明、个性彰显、特色突出”具有震撼力的世界级立体山水都市夜景。期待世界级立体山水都市夜景早日呈现在世人面前。

  蔡律  2020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