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打击


摘自《辩证养心》文稿,李崇军/文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经受起“精神打击”能换来成功。至此,请看一个感人故事《寻找103年前失踪的“丁龙”》(来自:央视4频道《华人世界》2009-03-31)。

保罗和米亚夫妇俩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来到中国,他们正在寻找一位103年前失踪的丁龙。

哥伦比亚大学有一项世界范围内的评选奖,这项奖是汉语学奖,是以一位中国人命名的奖项——“丁龙汉语讲座教授”。丁龙是谁?这正是保罗和米亚夫妇俩苦苦寻找答案的一个人。

丁龙在1875年,从中国广东来到美国,成为美国第一代华裔劳工,他的主人叫卡朋蒂埃。

卡朋蒂埃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系,成绩优异,后来成为一位美国大亨,声名显赫。他创办了加州银行,担任总裁;又创建了奥克兰市,并自任市长。

有一天,卡朋蒂埃大发酒疯,解雇了所有仆人,包括丁龙。第二天早上清醒后,无比懊丧,不知以后该如何继续生活。令他惊异的是,丁龙像往常一样,为他端来了早餐。他忍不住问他:“我对你这么不好,你为什么不走?”丁龙说:“孔子教导我们要忠诚,我不能这样突然离开你。”在丁龙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却让这位暴戾的美国大亨感动万分,从此卡朋蒂埃再不把丁龙可以颐指气使的仆人,当作终身可以信赖的朋友。

丁龙为人宽厚,待人友善,平日只是安静的做事。

在卡朋蒂埃晚年的时候,问丁龙:“你这么多年忠心耿耿,希望有什么回报?”丁龙回答说:“希望美国人能更多的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

于是,卡朋蒂埃向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去信,希望建立一个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宗教和法律的一项汉语学奖,要以一位中国人命名的奖项。唯一的条件就是“不必提及我的名字,并且保留追加捐款的权利……”

卡朋蒂埃试图说服校方同意设“丁龙汉学讲座教授”奖项,在信中提到:“丁龙不是一个神话,而是真人真事。在我有幸遇到的出身寒微但却生性高贵的绅士中,如果真有那种生性善良、从不伤害别人的人,他就是一个。”

  19016月,卡朋蒂埃向哥伦比亚大学捐了10万美元。同时,丁龙也捐献了自己的12千美元积蓄。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Seth Low接到这笔大捐款,异常兴奋,随即在1902年正式创立了传授中华文化机构和“丁龙汉语讲座教授”奖项。

后来,有上万人中国人到哥伦比亚大学留学,仅有四位汉学家获得这个荣誉。

该感人故事给人启示:一个人做人做事要有美德,对人要忠诚,经得起别人对自己的精神打击,从而能感化别人,迎得别人的帮助,自己能获得利益、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否经得起精神打击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心理矛盾问题,如果一个经不起精神打击,就说明这个人心胸狭窄、心理脆弱或心灵娇嫩。如果一个人经得起精神打击,就说明这个人心胸开阔、心理坚强或心灵成熟。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否经得起精神打击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德性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经不起精神打击,就说明这个人缺乏磨练、缺乏修养或缺乏内涵。如果一个人经得起精神打击,就说明这个人比较成熟、比较老练或比较油滑。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否经得起精神打击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成败矛盾问题,如果一个人经不起精神打击,就沉不住气,有可能做出反唇相讥、出言不逊、强词夺理、暴跳如雷、耿耿于怀、恨之入骨、打击报复或分道扬镳等不良言行,双方就会产生对立、激烈或残酷的矛盾问题,如果是夫妻之间、上下之间或人与人之间有了这样的矛盾问题,就很可能导致婚姻失败、工作失败、事业失败或人生失败等。如果一个人经得起精神打击,就沉得住气,有可能做出委婉谢绝、阿腴奉承、不与计较、不动声色、韬光养晦、忍气吞声或忍辱负重等良好言行,双方就始终是统一、和谐或稳定的,如果是夫妻之间、上下之间或人与人之间未有较大的矛盾问题,就能促使婚姻成功、工作成功、事业成功或人生成功等。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否经得起精神打击有多种原因,一是有性格原因,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是心胸狭窄、多愁善感、直来直去或小肚鸡肠,就经不起精神打击。如果一个人的性格是心胸开阔、沉重寡言、落落大方或老谋深算,就经得起精神打击;二是有职业原因,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是领导、管理、教育或监督职业,平时只有别人听自己的而没有自己听别人的,不注重修养,就经不起精神打击。如果一个人的职业是服务职业,有职业道德,就经得起精神打击;三是有修养原因,如果一个人不注重修养,始终使自己有较低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或思想素质,就经不起精神打击。如果一个人注重修养,通过搞好养心、养德或养生而使自己有较高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或思想素质,就经得起精神打击。四是有目的原因,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人生目的、理想或梦想,其有较弱的心力或心理控制力,就经不起精神打击。如果一个人有明确的人生目的、理想或梦想,其有较强的心力或心理控制力,就经得起精神打击。

在现实生活中,凡是精神打击都是精神惩罚,凡是精神惩罚都会使人产生一定、较重或强烈的心理反应,由此,有的人是喜怒形于色,而有的人是不露声色,前者通常是经不起精神打击的人,后者通常是经得起精神打击的人。一个人要想成为比较成熟、老练或油滑的人,乃至成功的人,就要努力成为后者,要想成为后者,就要注重修养,努力搞好养心、养德或养生,其中要记住古话、俗话:“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人在屋檐下, 不得不低头。”、“要夹着尾巴做人”、“沉默是金。”等,如果一个人能随时用这些古话、俗话提醒、鞭策或约束自己,就有可能成为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