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空中课堂的优劣分析(4月12日)


微信空中课堂的优劣分析(4月12日)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来袭,为整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而且假如新冠病毒肺炎不能得到根治,隔离经济将很有可能将成为常态。刚刚迎来发展曙光的“社交新零售”模式将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假如难以实现“社交”,就牵涉不到“零售”。同时,因为旅游休闲产业受到冲击,跨境电商,也因为疫情而遭遇几乎是灭顶之灾。

本来就不稳定的实体经济,将元气大伤,甚至将面临大面积的倒闭,就业局势将更加严峻,失业人群提升,收入得不到保障,将会严重威胁到金融安全与政治稳定。当然,各个实体公司与店铺都在水深火热的边缘煎熬,或者为求生存而自顾不暇,或者图谋联合抱团取暖,商业地产与汽车市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使得线下生态系统的完善与打造,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在市场的接受方面,直销、微商、社群营销等等已经积累了相应基础。而在技术层面,网红经济、直播带货、在线教育培训等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战略思维在朝平台化转型,越来越多的产品与服务在开发社交新零售的营销管理模式,当然更多的是作区块链的、做电商优惠分销拓客的,也都纷纷在开发线上的社区平台,优化线上功能,发现并培养人才在不同侧面的资源与优势,为积极配合的人提供资源重复开发,收入方面的备胎,并力争实现价值的稳步提升。

以平台、团队创造机遇,发挥人才之优势,弥补人才之短板,扬长避短,整体提升,这本来就是大势所趋,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常规应对模式。但是当大家都在用微信群做空中课堂的时候,就会让每个手机的微信上,增添了数不清的微信群。

作为社交新零售的从业人员,似乎团队从上至下的人员都以欢迎的态度,欢迎别人拉自己进群,因为这是在为自己“吸粉”,得到私域流量的重要手段,似乎如此便可以自己做群众,组建自己庞大的微信群,供自己做广告用。

不同的陌生人从别人的群里拉自己进入他人的群,听别人做宣传,自己却只有安静聆听的份,而没有插嘴的权利,微信群似乎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几大铁律:不能在群里加人,不能发自己的广告,不能刷屏等等。似乎微信群已经成为单向性的集中发布广告的形式,想来倒也合理,在人家的地盘就是需要听人家的,不服从管束完全可以甩袖子走人。

但春宝总是感觉,动辄500人的大群,是难以形成有效沟通的,因为即使是在线下,100人以上的聚会,其体验的满意度,会议内容的传达,订单的成交比例都会大打折扣,而因为每个人都本能地趋利避害,本能地以自我为中心,一个团队人数超过了10个人,在团队协作的默契程度方面,就会大打折扣。

 

现在早就过了用“人海战术”就可以得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时代了。现在的人,个性越来越明显,不管是消费者、从业者还是经营者,忠诚度都微乎其微,在外部的冷水、嘲讽、打击与诱惑等“交叉感染”之下,是很难做到紧密跟随,十分配合的。即使是跟随与配合,也是暂时的,难以得到持久的动力。

我们需要站在未来的视角,反思当下需要解决的瑕疵,并把那些瑕疵逐步优化。

 

首先要优化的就是微信群的规模控制,人并非多多益善,而且必须分级管理,任何人,在级别没有达到相应高度之前,听到高层的声音未必就是好事,这部是特权思维,而是基本的保护意识,毕竟“拔苗助长”的结果只会是禾苗干枯而死。即使是教育培训,集中授课的阶梯教室的效果都不如小班授课的效果好,小班授课的效果都不如主题沙龙的讨论小组的效果好,而主题沙龙的讨论小组不如“一对一”的导师实操指导的效果好。

当然,一切市场推广,都遵循沙里淘金,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质的提升,经过筛选之后才能看到来自市场的真英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虽然未必会真正挖掘到金子,但得到负面反馈却会成为大概率事件,定力不够,实力不强的,往往就会成为半途阵亡的无名小卒,或者成为取经路上的皑皑白骨。

 

其次要夯实基础,以群主身份建群之前,有必要举行小规模的发布会,这样的发布会可以在办公室里、在店铺里,也可以在家里,当然更可以用自己的微信小群的方式来进行,目的是为了让参与的人邀约TA们身后的人。这样的群要以“减法式原则”去组建,遵循严进宽出的规律,宁缺毋滥,要制订统一群规管理条例、预告微信群的活动、微信群的奖励机制,并随时做好准备,在微信群同步传播实现那种时刻都是新闻发布会,随时可以收听微信小课堂的效果。

为了刺激大家的积极性,在线下的会议现场建群成功的有小小的激励,在现场会议之前先行通过微信群“蓄客”,现场或者随后组建规模为50人以下的群,并现场排号确定群的名称。

同时,要着力打造复合型的主持人团队。作为合格的主持人需要有务实的策划能力、有严谨的讲师基础、有项目执行的全局观、有强烈的目标感。主持人所起到的作用不单纯是推崇讲师并热场,而且需要带头分享自己的心得,并让群友敞开心扉做自我介绍,然后再进行互动式的交流。

真正有价值的交流不是单向性的信息传递,而是把“空中课堂”转型为“在线会议厅”,增加互动功能,让更多的人留下来,复制执行,并快速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团队。缓解从平台搭建到产品营销、再到创业投资的资金压力,彼此提供助力。

 

第三是即使“空中课堂”都要注重彼此的互动交流,而不是单向性的“满堂灌”,不是忽略听众消化吸收实际情况的“填鸭式灌输”,更不是把不想喝水的牛牵到河边,再把它的头强行按倒水里去。

主持人需要提出并执行激励机制,针对群里的积极作自我介绍以及积极互动配合者,有红包奖励。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如线下活动一样,不仅需要做好“会前会”,而且做好“会中会”和“会后会”。“会前会”是总结自己的会前基础,“会中会”是作好带动,提醒与会者“别走神”,未必是打断讲师的课程,而是能在会议间歇期间发表积极与正能量的感悟与提问,“会后会”是感悟分享。

 

第四是要总结出统一并可以复制的发展模式:

主持人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推崇,而且也包括保持良好的“会议秩序”,适时进行总结概括与互动交流。“虚拟会议厅”不仅是一次,而且是系列的,包括专业性的宣导(需要每个人都能就“课程要点”进行阐述才能升级,自己组建“虚拟会议”),策略方法的分享、统一行动的规则宣导,标准化流程奖励措施等等。

组建“虚拟会议厅”的核心目的是避免疫情等负面环境的干扰,减轻线下的场地租金压力,同时让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而不仅仅是由失业人群、闲散人群以及无组织无纪律人群构成的乌合之众。

主持人作为核心人员,需要率先拥有相应的基础条件,比如要达到相应的级别,要有积极配合的心态和行为,比如要能作好内容上的规划,面对目标的分解,而那个核心目标就分为销售业绩和团队建设,微信群的组建、经营管理以及培训复制;团队、内容、规则、目标设定与达成规划,都需要能复制。

 

第五是要注重人员分流与分级管理:

做好自己的“2020”计划,就是说在自己之外,找到一些人建群,通过各方面考核,把群里的人群实现三方面分流:A类人可以积极复制,可以自己建群,并第一时间复制出20x20的团队;B类人虽然不能组建团队,能力欠缺,但一直积极追随,不掉队;C类人纯粹是“打酱油的”,冲个人气而已。

C类到B类,再到A类人群的优化,并协助A类人群找到他们的C类、B类甚至A类人群,市场推广的核心是找到A类人群,并通过基础人群的量化倍增,而实现A类人群的倍增。

为了拓宽市场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其中,打酱油的C类人群没有奖励,追随不掉队的B类人群有小小的“安慰奖”,积极复制的A类有大奖。奖励除了所代理的产品的奖励之外,还有团队建设的奖励,每提升一个级别,就增加一个级别的奖励。

 

第六,微信群成为源头活水的蓄水池:大则无用,小却灵活。

在进行社群拓展和社群经营管理的时候,需要把关注店从论坛峰会转变成为小班授课,最终以“收徒弟”的方式去进行市场管理。微信群不需要太大,最多不超过40个人就可以建群,那40个人之中,可以留下20个左右,那40个人并不需要都是自己直接邀请的,而是互动邀请的。从开始进群的那一刻,就需要明确是谁邀请的,任何人都不得争抢,这个在进群之后,邀请进群的人员要负责为其改群名或者让其自己改群名。

具体奖励政策不仅要看活跃度,还要看业绩增长与团队建设。活跃度与团队建设是指“2020计划”的执行与复制速度,业绩增长占有70%的比重。

 

第七,微信群的培养,要践行团队管理的理念和思路。

群主的职责至关重要,内容整合、团队复制、激励策略、层级管理等等,这些都应该是作为群主的主持人的必要基本功。

所需要的内容,包括主题规划(每次只适合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的主讲时间只适合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内容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营销沟通为重点,内容上主要讲方法,视角。以合作认可为目标,需要去财务指标化。

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自我介绍和分享的机会,但每个自我介绍与积极配合的人,都可以得到一个小红包,这个红包为了避免被别人抢,需要私下里给与并在群里公开。红包的发放,每次会议只安排5~10个名额,实在没有的也不勉强。主持人的红包实行每次会议结算。这也是发现积极的追随者的重要手段。

为了形成积极正向的激励,平台可以实行月度结算,结算给主持人,多不退少不补,用于团队激励。核心是要做可以复制的模式!

 

问题是:这个可以复制吗?

 

贾春宝

2020年4月12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