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共中央批准连茂君任天津市委委员、常委。同日,天津日报发布消息称,根据中央有关精神,经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决定,连茂君同志任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委员、常委、书记。
公开简历显示,连茂君是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一班学员,出生于1970年11月,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高级政工师,2019年10月调任天津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11月任天津市副市长,此前长期在辽宁任职。而他也是全国第四位“70后”省级党委常委,其他3人分别是:贵州省委常委、秘书长刘捷(1970.1),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时光辉(1970.1),上海市委常委、秘书长诸葛宇杰(1971.5)。
从“70后”副部级干部数量不断攀升,到四位“70后”进入省委常委。既在年龄结构上实现了老中青结合,保证了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也反映了近年来组织人事工作的新风向,即:人才选拔总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年轻干部跨省交流任职正在走向常态化。
这也正如有评论所说,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新一轮选拔的“70后”年轻干部,综合素质高、开拓意识强,且都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基层经验,通过跨省交流把他们安排到重要领导岗位上工作,一定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也是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专门印发《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形成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系统论述,明确了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使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世不患无才,而患无用才之道。选好用好优秀年轻干部,机制方法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按照《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要求,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环环相扣又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也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着眼长远发展战略,统筹选育管用各个环节,不拘一格大胆使用,让那些有培养前途、有责任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不断涌现。
当然,“70后”年轻干部跨省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也是对中央要求的贯彻和落实。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该条例明确提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要求“加强工作统筹,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进地方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干部交流,推动形成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干部人才及时进入党政机关的良性工作机制”。
通过跨省交流,把年轻干部安排到不同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岗位上工作,既是给平台,更是压担子。连茂君此前长期在辽宁任职,但却熟悉经济工作和开发区建设,对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滨城市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大作为。我们要把潜力大的“潜力股”挑选出来,防止真正优秀的年轻干部被埋没,就要充分发挥交流任职这一干部使用方式的培养锻炼提高作用,因时因势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岗位进行动态化调整,让他们尽快成长为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工作上有本事的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接班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现在,70后、80后乃至90后的年轻干部正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各级党委要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就要树牢“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按照“实践磨炼、动态管理”原则,注重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及早把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吃劲岗位、关键岗位上去经受考验,确保形成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