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老君洞一棵树简介


  南山老君洞一棵树简介

  老君洞,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镇的南山上,山势雄伟,海拔约六百米。据民国时期的《巴县志》记载:老君洞始建于唐代,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80年)时重建,万历九年改名为太极宫,后更名为老君洞。

  老君洞的正门左侧有民间画师蒋圣洁所绘的老君洞建筑全景图,意象万千,十分壮观,图侧有一首描述道观的诗句:“重庆老君洞,原名太极宫。三国有殿堂,隋末大修茸。一千七百年,鼎盛数乾隆。历代留石刻,魂宝存山中。殿宇百余间,七个神仙洞。今朝逢盛世,道观更辉宏。巍巍涂山顶,玉皇楼高耸。五百灵宫殿,道家始一宗。亭台相辉映,林木郁葱葱。鸟语花香境,曲径觅仙踪。深山仙乐绕,暮鼓又晨钟。攀缘上天梯,会当临顶峰。一览山河美,其间乐无穷”。从诗句中可以得知道观原为佛寺,后经历史发展机缘巧合成为道观,老君洞屹立于南山,如似云霞遮蔽、云蒸雾泽、气象万千;远看更似斗构龙飞,形制虎踞,建鹤高层之感。

  道观已是道教全真龙门派十方丛林道观,更有川东第一丛林的美誉,堪称巴渝地区的第一道场,是我国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同时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老君洞中的主要殿宇有八座,基本是在在原址上重建的。主要有:三清殿、邱祖殿、灵官殿、真武殿、三丰殿、玉皇殿、吕祖殿、观音殿。此外另有客堂、经堂、藏经楼、丹房等六十余间,有亭台长廊、花园、鱼池、月台等十多处。整座道观占地约三百多亩。其文物古迹极其丰富,如具有本观特色的三丰洞、纯阳洞、石猴洞、三圣洞、燃灯洞等。文化方面则慈航殿上雕刻的碑铭“真武传道”,三清殿前石刻有“玉龙捧圣”。岩造图象老君骑青牛,周文王拜相,节子访贤,口月星辰岩上石刻浮雕,文人墨客的题字多在岩壁上,字迹隽永有力,雕刻技艺尤为精湛。

  南山老君洞简介

  老君洞道观背靠南山,面朝长江,形成典型的山环水抱之势。道观的建筑也很奇特:所有的庙宇建筑、神像塑造,都是根据石岩的自然条件,凿壁成像,依山盘旋而上,整个老君洞道观建筑呈“玄”字形,十分奇妙。整个建筑群超凡脱俗,既保留了自然山林的宏伟秀丽,又体现出神仙福地的玄妙韵味,观其形,自然造化,鬼斧神工,体其神,人文聚结,意蕴无穷,将自然与人文、道教与哲理有机交融,可谓地设天成,真乃洞天福地之胜景。

  先来一张总平面图:

  山门:西山门建于明代,为随墙式牌楼门,平面八字形,靠崖而建,门前扇形石阶如覆水般落下,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整体造型精美,色彩鲜艳,保存完好。

  下图为之前原有的东大门,上书道教川东第一丛林。

  灵官殿:供奉道教护法王灵官,又称王元帅。因为是护法神,自然是威风凛凛,显不出镇妖降魔的威严。两旁各有厢廊一列,左厢底署为“云中白鹤”,塑有南极仙翁骑白鹤,右厢底署为“函谷青牛”,塑有李老君骑青牛。两厢侧各有台阶,可以上达正殿一一三清殿。

  三清殿:始建于明代,现存的殿堂则是清乾隆四年(1739)重建,石木结构,汶川地震之后又重新进行了修复。殿内供奉的造像,中为太上老君,左右分别为南极长生大帝和北极紫微大帝。后排为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中间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左侧是太上道君灵宝天尊,右侧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殿前有明代“五龙捧圣”浮雕石碑一块,镂刻工艺精湛。三清殿的两侧有客堂、回廊、钟鼓楼,均为木结构建筑。

  明代石刻殿:明代石刻殿建于2003年,是典型摩崖建筑,崖壁上有明代雕凿的巨幅石刻,内容有观音救八难、文土访贤等宗教故事,主要为保护崖壁石刻而造。殿左右分别是五路财神和魁星,是人们求财与求学上进的地方。

  除去这一处,山上也有其他众多的石刻,极具文物保护价值。下图来源于文献4的石刻题记现状测绘图。

  真武祖师殿:祖师殿是以洞为殿,原为古涂洞,后扩凿成宫殿式。古涂洞是老君洞道观最古老的洞室之一,最初祀奉治水英雄大禹,后祀奉太上老君,清代改祀真武祖师。因真武祖师位在北方,北方主水,殿内有一口井,井水又称药王水,据说饮之疗疾,并能给人带来幸福吉祥,前来朝拜的香客皆喜取水治疾和祈福。同殿祀奉的还有十大元帅、水火二神将。殿前存有元代石刻“全真七子朝老君”一幅。此殿坐南朝北,以此为中心,前有主殿三清殿并眺望两江流水,后面倚靠有辉煌的玉皇宝殿,左面临南大门,右面临东大门,大有众星拱月之态势。

  慈航殿:是1994年在原址重建的殿堂,供奉圆通自在天尊,又称观音殿。 同殿随祀的有“后土皇地祇”(音同“其”)(也称“后土娘娘”、“地母”)、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催生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西王母。

  另有吕祖殿、财神殿等。而具有老君洞道观特色的洞室散布于山中,有老君洞、三丰洞、纯阳洞、涂洞、石猴洞、仙源洞、三圣洞、燃灯洞、骊山老母洞等9座,深者曲回贯通,浅者仅庇造像和香台或藏于殿后,或敞于路前。其中老君洞位于慈航殿左侧上方,洞在峭岩中间,上下俱隔数丈,葛萝塞径,松针蔽途。

  南天门:南天门是传说中人仙分界之处。某道友说天上其实共有五个天门,除了东南西北四大天门外,还有一个中天门。

  玉皇楼: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完全毁坏,现存楼宇为现代重建的三楼一底的仿古建筑。

  第一层“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

  第二层“元辰殿”,供奉众星之母——斗姆元君、六十甲子等神;

  第三层“灵官殿”,供奉真武祖师统率的五百灵官;

  顶层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左右分别陪祀南、北五祖。

  玉皇楼壁画系临摹山西运城市芮城县永乐宫壁画《朝元图》,此图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后续介绍永乐宫时详述。玉皇楼壁画展现其中六段故事:

  ①木公道君与金母元君及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场面;

  ②南极长生大帝与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及诸仙真朝拜原始天尊的情景;

  ③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及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

  ④玉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祗率众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

  ⑤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及星宿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

  ⑥丰都大帝及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

  登上玉皇殿俯视山下,钟磬和鸣,香烟袅袅,生生国土,境界迷离;极目远眺,数十里山城景色,重楼连障,两江回环,美不胜收。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柳银,赵强.道教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探索——重庆老君洞东山门建筑设计[J].重庆建筑,2015,14(04):14-17.

  [2]杜春兰,任卿.重庆老君洞“由凡入仙”景观序列分析[J].建筑与文化,2015(02):82-84.

  [3]权小芹.重庆老君洞道观石刻文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88+92.

  [4]张兴国,张寒.基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宗教景区保护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以重庆老君洞道观保护规划设计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04):56-60+65.

  [5]何程. 老君洞建筑空间形态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

  [6]李嶷.柱下遗经仙道妙渝滨胜景万古流——记重庆老君洞道观[J].中国宗教,2011(12):48-51.

  [7]傅克芳.重庆老君洞[J].中国道教,1991(02):48.

  [8]其他网络资料整理.

  重庆南山一棵树观景台简介

  一棵树观景园位于重庆市长江南岸南一棵树,左接老君洞,右连炮台山,与市中心隔江相望,海拔500余米,面积120亩,由观景台、阁、亭及郊野休闲区组成,具有观景、休闲、品茗、摄影、娱乐、健身等功能。

  其前身是1997年1月建成开放的一棵树观景台,此处因多年来保留一棵重庆市树--黄桷树而得名。

  2005年7月,为迎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报经市政府同意,市园林局精心组织,对观景台、阁进行了全面改造。

  调整现状,完善功能,注入内涵,提高品位,铺装台面,更换栏杆,增摄影平台和休闲饮茶平台;栏杆为花岗石及铜花板、钢化玻璃;改造后的平台与栏杆美观、大气,交通流线更为合理,与南山植被融为一体,增强了观景效果。

  对观景阁大厅进行了改造装修,提高入口层高,增加休闲和小卖区;阁内大厅8幅浮雕增强了巴渝文化内涵,将4、5、6层分别装饰成水吧、茶楼和贵宾厅,整个内部焕然一新,格调档次高雅。

  在观景阁外增设了一部可容纳20人的观光电梯和疏散楼梯,既方便游人观赏山城美景,又解决了交通安全;6台强力低空彩色射灯及配套灯饰工程,让观景阁光芒四射,犹如水晶宫无限美丽。郊野休闲区设有观景亭、长廊和2000余平方米的健身区,有14个健身项目,适合老、中、青年及儿童娱乐健身,拓展了观景休闲内涵。

  如今的观景台、阁,新颖美观,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为观赏重庆夜景最佳之地。开放以来,江泽民、李鹏、胡锦涛、乔石、尉建行、李岚清、曾庆红、李长春、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无数中外游客登阁观景,给予直辖后的新重庆高度赞扬。

  "天下夜景在渝州,万家灯火不夜城",登高一棵树,立园远眺,城叠山上,矗于江中,山环水绕,高低起伏,跌宕有致,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渝中半岛犹如一艘巨轮正乘风远航;长江宛若玉带,座座大桥飞架南北,灯火辉映,数十里灯海一览无余,壮丽夜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