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和亮总讨论工作时,我们有一个共同感受: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有客户观点,特别是规避工程师思维。
工程师思维是指我喜欢什么、我乐意做什么,这是营销1.0时代的思维,更强调好酒不怕巷子深。
技术进步,极大提升了工程师能力,丰富了工程师的工具箱,他们可以做得更多、更细、更好,再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经常带来了成本提高。
技术进步还带来了质量过剩,提供了大量远超过客户需求的配置,而这些配置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没有意义,最多图个新鲜而已,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浪费。
真正的场景
祺总给我们分析了手机的选择,在不同场景下多大的屏幕是最合适的:比如有人经常躺在床上看手机,除了看视频外,多数情况下屏幕稍小些会更好——长时间举着手机,越大就越沉,影响了使用感受。
现在手机种类足够多,经常可以选择最舒服的,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可以单手操作的,手机大小相差的一点点,就直接影响了人的感觉。
开发一个工具、一项技术,都要考虑使用的情境,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他的痛点,这才是有意义的。
真正的痛点
人的包容度有很大差异,于是就会不敏感,对于各种不方便、各种低效无意识。
这就需要开发者真正深入使用情境,深入了解消费者的使用逻辑和使用流程,发现真正的痛点,这样才能真正理想痛点,开发出可以引导市场的工具和技术。
越贴近消费者就越能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产品和技术就会越精彩。
越贴近、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