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当减欲追平和


自当减欲追平和
喻建国
当我们没有吃饱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但是当我们吃得太饱的时候就会有无数个烦恼。这确实是一个事实,这一事实中蕴藏着好多玄理。没有吃饱的时候,先要为吃饱操心,这就一个烦恼;吃饱了,无所事事,想东想西,想追求的东西层出不穷,要操心的事越来越多,烦恼也就越来越多。
看来烦恼是从追求开始的,要追求,要达到目的,可是离开目的尚远,为了加快达到目的,就要想方设法,就要千方百计,烦恼来了,而且不止一个,接二连三,多不胜数。为了减少烦恼,就需减少目标,减欲的任务提出来了。
个体的欲成不了欲阵,众人的欲就可以成阵。众人的欲,追求各种各样的物质,向地球资源索取各种各样的资源,造成对地球物质资源的破坏,原来冬天有冰的挪威峡湾冬天无冰了,原来可以冬眠的北极熊则因天暖而无法冬眠,原来北方许多候鸟忘了南飞,原来冬天的阿尔卑斯山冰雪皑皑,现在却是野花盛开。地球的生态受到了破坏。很多智者提出了“减法生活”,要求大家节约一度电,少开一天车,减去太多的欲望。
过去很多年来,人们都习惯“加法生活”,物欲横流,物欲泛滥。现在智者认识到这将会破坏人类长久的安宁,呼吁地球上的人们减轻地球的负担,同时也让每一位个体在内心中减欲,化繁为简。
个体内心的减欲对于个体来说尤为重要,不要去盲目追求高价值的物质生活,不要去追求新鲜刺激的性生活,不要去任性地酗酒刺激自身的神经和内脏,不要喷吸各类烟草,不要参与赌博。个体内心的减欲将大量减少自身的烦恼,同时自然地实现了心平。心平实际上就是心理正常运转的一种说白,“心平学说”认为:人受制于心,心法于自然,心合于自然则平,人就平安健康;心若悖于自然则乱,人就会受到烦恼和疾病的侵扰。
仔细观察减欲的脉络会发现其深层次的内在关联是心平,心平是主导,减欲是从行。个体心理正常运转了,也就是心平了,个体就不会产生过多的欲望,也就无所谓减欲的任务。个体如果心不平,也就是个体的心理非正常运转,个体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欲念。
心平是平和的一种展示,平和,长袖舒展,不急不慢,雍容坦荡,和迈易亲,清心寡欲。平乃平平常常,平乃无起无落,平乃不紧不松,平乃一望无边;谐乃和和气气,谐乃润物无声,谐乃包容一切,谐乃一赢皆赢。在平和的状态和过程中,没有物欲横流,也不会死水一潭。在平和延绵的区域,呈现一望无边的纯净开阔。心中有良好的愿望,但不是强烈的愿望;心中有美好的追求,但不是强烈的追求。普普通通,却是极高水平的普通;平平常常,却是极不简单的平常。淡淡地,缓缓地,似不握而在握,似非进而在进,似无为而有为,见而不显,闻而不刺,抚而不觉,听而无扰,求而无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