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处理稍复杂的一个项目,如果没有问题跟踪,则会难于使问题的产生呈现出收敛形态,一旦问题的发生呈现出发散形态,就会不可收拾,此时,若没有有效的问题跟踪记录工具辅助,则很难保障项目的成功。而随着AI(人工智能)的越来越成熟,无论蓝领还是白领,其不复杂又易于AI(人工智能)的工作将被取代,大多数人将不得不面对日常需要从事稍复杂的项目,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随着AI(人工智能)的扩散,留给人工的将剩稍复杂以上项目的工作,人们终身学习会成为常态。未来几乎人人要会使用用问题跟踪记录工具。
十几年前主要工作是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对bug的发现和关闭特别敏感,特别是主持公司导入软件开发的CMMI(全称为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由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SEI”组织全世界的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开发管理方面的专家历时四年而开发出来,并在全世界推广实施的一种软件能力成熟度评估标准,主要用于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和进行软件开发能力的评估),深切感到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一直想有一个简明好用的问题跟踪记录工具,五月份在工作中因有特殊需要,灵光一现,有了较清晰的需求,就自己在EXCEL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问题跟踪记录工具,觉得有必要分享出去,深入思考之下,便有了本文,下面从痛点、意义、功能、作用、应用范围、使用指引等六方面进行说明。
痛点
当拼尽全力,项目结束时,回顾项目发生的问题,若想要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提高应对水平,就会想要较详细的问题发现、跟踪、解决、反复、最终关闭的过程细节,然而,实际情况被重点关注的问题,大多数是经过责任划分后的,实践中,往往是人为事后根据责任划分粉饰的文字,与最终整理者的素养关联极大,已经与问题的原始情况相距较远,失去问题产生、分析、解决的真实情况,错进错出,对今后的改进提升及其有限。
即使是非工作的日常生活中,也总会回顾几件悔不当初的事情,若是在事情刚发生时及时处理,或者是作关键决策时有更多的细节支撑,而不是凭感觉决定,生活的轨道将是截然不同。
俗话讲,温故而知新,印刷术的普及,才真正推动了温故知新,人类的各项能力得以飞速的进步,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则表明及时的原始现场记录的重要性,而随着人们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复杂,应对的关系也早已超出了农耕社会的需要,由于需要记的信息极多,随手记的好习惯又徒添了事后整理的负担,就象没有信息使人有迫切的需要,但在互联网时代,又往往是被信息淹没,信息过剩又成为新问题,如何记录原始有效信息?便于日后应用,这也是当前普遍感应到的痛点。
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可以解决这些痛点。
意义
严格地说问题的产生是随机而不可捉摸的,以概率理论来定义,每个项目问题的分布可能呈现不同的概率分布,而实践中要处理的问题是即时发现、分析、解决掉,概率分布是属于事后的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处理过程相距甚远。
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研发中是为了开发成功,在维护运行中是为了防范事故的发生。关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国际上有两大理论模型,一是海因里希法则,一是墨菲定律。海因里希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因此也被称之为“1:29:300”法则,此概率特征对问题的分析仍然有参照意义。
老子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这表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古人亦认识到了概率的规律。进一步提练总结,就可以找到越来越清晰的规律,进入量化,就进入快速改进阶段,而在真实工作中,要面对的未来是复杂的,即使如此,人们也要及时解决掉所发现的问题。孙子曰:“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因形于无穷”。也反映了不掌握本质面对实践的复杂性,直接从实践中锻炼吸收,成本太高且不现实,需要抽象出范式,进行一定规范,才能反复演练从而得以提升,直接追着事走,则会穷应付也提升缓慢。例如,为了锻炼的需要,就演变有了象棋,最终将所有的子力进行了清晰定义:車杀伐十字线,馬从日字踩八方,炮虽也走十字线,但是只能隔一个子杀,兵只能一步一步走,未过河只能往前拱,过了河虽然就可以左右走,也是不能退后,这四种是能进入敌界征战的棋子,帥只能呆在九宫格中,再有在九宫格内拱卫的仕,只有在已方界内巡视的相,就构成了完整的象棋棋子和规则。即使时行了这样明确的定义,在下棋对弈中也是表现为“战胜不复,而因形于无穷”。七种棋子的明确定义就可形成完整的锻炼、娱乐体系,在实践中问题的产生、被发现、分析、解决的情形是千差万别的,这是面对未来,真正呈现从无到有的过程,本身体现为子力的因素也不可能做到象棋子的定义那么精确,随着工作的复杂,就需要有问题跟踪记录工具来辅助,才会更好地应对现实中的“战胜不复,而因形于无穷”。
从问题的产生、发现、解决到关闭,每个问题都具体特殊性,但按照一个规范的处理过程,则可以尽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下象棋,可以摆出几百个,甚至几千个残局用于帮助棋艺的提高,基于每了个棋子的走法规则去熟悉,提高棋艺的效率不会太高,提高棋力的方法很多,如果按照“瞄、驱、扫、定、杀”的思路去熟悉和理解棋局,则对中盘以后的棋艺提高会很快,瞄就是瞄准要攻杀的棋子为目标(多数情况下是对方的将)及此棋子可能的行走轨迹,驱就是驱使目标走向定住(走无可走),扫就是在驱使的过程中扫除对方及已方一切阻碍到杀的其他棋子,定就是能使目标定住,最后由某个棋子执行击杀。如果目标是对方的将,则此局即赢了,如果是无代价或以较小的代价击杀对方关键棋子,则基本奠定了胜局。按照“瞄、驱、扫、定、杀”的思路去习棋,会特别利于掌握残局的走法,也能更好体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以及行动中先手的重要性(争先往往是胜败的关键),比如已方的帥,虽然不能出九宫格,但运用得好,可以控制对方将的一条线,使其只能有三个点可以走动,就可以配合其他棋子定住对方的将,而利用馬的别腿及炮的隔一子杀,就可以借对对方的将军,利用对方的将达到消灭对方子力的作用。
“瞄、驱、扫、定、杀”在象棋棋艺的传承中可能会是只传核心弟子的秘传心法,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意义在于将类似于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过程中的心法进行了工具化,让人日用而不知,同时,也是用于捕捉和展示信息从无到有过程的一个良好工具。
功能
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遵循了基本的问题发现及解决过程,就象提高棋力的“瞄、驱、扫、定、杀”方法,保留了可用的最基本的问题跟踪记录方法,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都提供了可进行详细描述的单元格,同一个问题的完整处理过程可以保存两次,也就是可以支持多次反复,最终可以保存第一次的基准版及最后一次的最终版,支持问题进入重述后,基准版的问题描述就不可修改,以尽可能保持较重要问题发现的原始记录,而且除了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的最终版保存外,支持对第一次重述问题以及最后一次的前一次重述问题(即次近一次问题重述)中对问题本身描述的保存,也即是对于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的记录支持两次的完整记录保存,对于问题的发现最多可以支持四次对问题的描述的保存,而打印到打印页,则根据实际记录进行显示,不会每个问题跟踪记录都要显示四次,只有一次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记录就打印这一次的,后续的工具会自动根据实际有无录入而打印出来。这样既保证了问题跟踪的记录即时性,整理到一页也不过于复杂,而且如果要求做到同一问题每次的发现、分析、解决的记录完整,可以通过“问题简记”列从字面上建立联系,通过两条问题记录,依次进行,就可以将一个非常复杂问题的反复处理过程中的发现、分析、解决完整地记录下来。而其中的可选列一般是四项,实际使用中可以是五项,不选或空白就可以默认为其他项,这样严重程度和优先级各自可分成最多五项,组合就可以涵盖25种问题类型。从数据记录角度,适合于一条问题逐项依次记录,而人们用于交流和自己回顾则不方便(人也是习惯于整页来看,不习惯于看一长条几乎看不到尽头的数据),因此问题的记录跟踪是流水账,而要用于交流、甚至自我回顾,还得需要人工对所记记录进行整理,繁琐而且每次展示要从头重来,工作简单却又浪费了时间,这可能也是问题跟踪记录难于详细完整记录的原因,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设置了信息打印页,对每一长条问题记录不管当前处于什么状态,只要在此条问题跟踪记录中的“是否输出到打印页”可选项中选择“输出到打印页”,就象将此条问题记录内容完整地以便于回顾和交流的页面形式展现于信息打印页,若仅是查看,对每条信息可以这样反复查看,若需要打印出来交流或存档,则才是象正常EXCEL打印一样执行(如果对其中的内容或格式进行调整,建议将此信息打印页复制到新的EXCEL工作表或新的EXCEL工作簿中进行,以避免可能影响到工具的自动执行,实际上这样就可以个性化自己的打印输出)。“输出到打印页”这项功能提供了计算机记录的一长条信息向人们习惯以整页看文档的转换的便利。综合而言,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不仅是提供了记录和使用的便利,也是类似于提高棋力的“瞄、驱、扫、定、杀”,对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过程的执行提供了类似的高效套路。
问题的产生有其自身规律,具体到工作中千变万化,但不论如何,都是三个基本环节:发现、分析、解决,再复杂也无非是重新发现、重新分析、重新解决,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解决掉,实际中无非是三步并做一步走,或者每个细分环节有一人或多人来承担。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将这些因素进行了一定归一,对每条问题记录有三十多列单元数据来支持,除了归一化要求的单元格有限定数据输入外,其他都是EXCEL的单元格,EXCEL的单元格支持的数据都支持,一条问题的呈现,只有问题描述是必须的,其他都有使用者自由发挥,有特殊情况,则可以在备注单元格中表明,这样就涵盖了最简单的只记一个单元格,又可以容纳最复杂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过程,只保存四次对问题描述的记录,基本满足了绝大多数实际中问题跟踪记录的需要,也将让使用者珍惜这四次对问题描述记录保存的机会,这四次机会两次是再不可更改、一次是半可更改,一次是完全可更改,这样对于回溯更保持了尽可能的原始记录。而问题简记列则限定了十五字的输入,这样有三个作用:一是无形中促进使用者提练的能力,就象成语一样能用简明的文字呈现一条问题,利于回顾和交流;二是作为打印页的主要标题,录入时,空白也没关系;三是使用者可以利用此列建立一个复杂问题的层次关系,限定十五字,如何定义规则,使用者可以自定义,可以有三种情形,一是三十多列单元格不能容纳复杂问题的跟踪记录,可以由问题简记建立联系,由多条问题记录来综合完成,这样的情形估计会极少;二是发现问题时并不知道此问题的粒度大小,对于无法把握或粒度太大的,可以不断划分为越来越细,直到易于解决;三是所记问题太琐细,可以由多条问题跟踪记录,归整为一条问题记录。由于问题简记列是完全可修改,因此,使用者可以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自已的问题条之间的关系定义规则,以及优化问题简述描述本身。
适应人脑处理问题数量的复杂度,每个工作页最多只支持39条问题跟踪记录的记录,而不是全用EXCEL工作页的所有行数,那样等到使用者想起来整理所记问题记录时,就会多到不可收拾,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限定了39条,到满了就会让使用者下意识去整理一次,即使不整理,待到有整理需要时,面对以时间及类型相近的39条问题记录,使用者可以应对这个复杂度。另外,也可以方便建立参照海因里希“1:29:300”法则的工作页对应关系(工作页名称可以使用者自己修改,一个工作簿,支持建立多个工作页,也可以增加新的EXCEL页或复制信息打印页,以额外保存信息或将更多的内容记录在一个工作簿中)。
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功能满足问题跟踪记录的需要,容纳单条问题记录从最简单到最复杂问题跟踪记录的需要,还可以利用多个工作簿、工作页、问题简记记录的名称建立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时间信息在初次输入对应信息时默认从电脑时间取得,使用者也可以修改,即方便又实用,对每个问题,有四次不同的问题描述得以保存,一次是基准版的问题描述,定稿前可以反复修改,一旦定稿则不可更改;一次是对问题的重述,一旦录入则再不可更改(为系统自动保存,建议初次录入时编辑好,用复制数据的方式复制录入);一次是最近一次的问题重述内容会自动保存,这是半可以更改,同时总共修订了多少次数也会自动记录;一次是对问题的重述可以无限制的完全修改。
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功能可以满足问题跟踪记录的使用要求,特别是将整条问题记录信息取到信息打印页,会特别方便交流和回顾。而且目标、计划、实施也是三个基本环节,同样契合问题跟踪记录的过程,将问题跟踪记录的类型分为了问题、疑惑、求解、强调及默认空白五种类型,设置这样五种类型,实际中问题从无到有的跟踪记录信息,首先是从一个个人开始的,需要的实时的不断录入、修订,最终才呈现出最终的状况,刚开始意识到时,使用者也无法区分类型和粒度,只有第一步先记下来,才会有不断的修订和清晰定义,只要记录就可以保存,整理时可以应用EXCEL强大的排序或筛选功能很方便就进行了归类。而且涵盖所有的跟踪记录的基本需要,可以让使用者日常形成记录习惯。
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名为问题跟踪记录,其功能实际上以问题跟踪记录为基准,涵盖了需要进行跟踪记录的信息条需求。这样可以利用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建立基本的跟踪记录,对于不复杂的跟踪处理过程,使用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即可满足,对于复杂的跟踪处理过程,则可以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建立良好的目录索引(这是类比,指通过问题跟踪记录能索引到具体的相应的设计图纸等),指向其他更详实的细节文档和关键记录。
作用
使用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可以达到以下作用:
1. 有利于及时切分问题(或目标)的粒度。
没有信息系统支持,人们对问题的切分是根据经验,所能掌握的数量受人大脑特性的限制,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实际上每个单位对问题粒度的切分是不一样的,对有的单位是很大的问题,在有的单位可以忽略不计,况且,每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在提升的,只不过有的提升迅速,有的提升稍慢点。现有的信息系统工具基于交流以及自动处理的需要,更多的是着重于过程控制以及数量数据的处理。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可通过工作簿、工作页、问题简记记录问题从粗到细以及从小归到大的相应问题,而且通过问题简记本身就可以建立问题粗细的关联,这样使用者随着对工具的熟悉,再加上EXCEL本身基于数据库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就可以总能找准基于自身处理能力的问题粒度(同理,其他类型的信息条也可以做到)进行初始录入。
切分程度关乎能不能做,亦关乎做的效率,例如将千斤巨石搬上一米高台,若不能切分,则绝大多数人徒手是做不到的,若可以切分,则切分工具、切分成每小块的大小,是会影响搬上高台的效率。能适应使用者处理问题粒度的情况的信息处理工具还是很实用且重要的,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基本支持,今后随着开发的深入,将更实用和人性化。
2. 有利于提升效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这句话概括了提升效率的精要:一是专注,二是能随时变化。
目标、计划、实施是实现目标的三个基本环节,这不在于是否形成文字,总能误别出这样三个基本环节。人们能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始终受目标的驱动,这个目标来自于三个方面:一个有具体人的明确要求,二个来自市场反馈,三是自我设定。最省心最有效率的是别人已明确要求,甚至工位环境都设定好,时间节拍也是确定的,这就是现代流水线的工作,其效率是最高的,然而,从最终目标落实到流水线工位目标经历的环节过多,甚至中间会出现错误,这种方式在一个强势增长或者稳定的市场是有效的,在三反昼夜方面存有巨大所缺陷,这是大公司轰然倒下的根本原因。
深究之下,谈效率,其中发现目标是最关键的,只要目标粒度合适,节拍适当,当时的效率就可以达到最高,而没有目标,目标给予的压力过大或者计划不能适应变化是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中的问题描述列就相当于目标的记录,原因及拟纠正措施列就相当于计划的记录,执行及确认描述列就相当于对实施环节的记录,围绕这三个基本记录,从过程、责任、时间、级别、计量等用三十多列数据构成有机的关系,可以在一张表格迅速展现出来,在使用中可以适应成使用者需要的目标粒度(关闭一个具体的问题是可以看做实现了一个目标)。
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能支持使用者提升效率,在于支持使用者根据自已的习惯随手记,用一套有机的关系支持其不断完善目标粒度,再加上能方便的整理和回顾,就可以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3. 便于及时总结及论功行赏。
孙子曰:“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这句话讲出了不能做到及时论功行赏的弊端,经历过这样灾难的会深有理会。及时论功赞赏是根据事件驱动的,不是根据主导者的自以为是,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是基于最微小的每个问题来跟踪记录的,众多使用者的众多问题的是否关闭状态对于构成事件驱动的及时论功行赏是自然而然的。
孙子曰:“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众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这在现实中同样有意义,主导者就可以看做是君,团队就可以看做是军,一个团队如果能用好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就可以将总结做到很好,可以将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这样的不利情形降至至低。
4. 有利于理会做到的真实界限。
做到的真实界限在那,团队的交流,特别是与竞争对手的切磋,是可以理会深刻的。
而能养成使用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习惯,就是养成了以文字进行不断记录和反省的反复循环,也是会非常有利于理会做到的真实界限,学多遍不做教一遍,用文字整理出来,就相当于做了一次教案,长期这样的习惯是有利于理会做到的真实界限的,对提升自身技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没有实际做,甚至只是停留在明白意思,对于执行是不够的。知道不等于做到,例如右手能做到的,有些左手就做不好,甚至是做不了,是因为两次知道不一样吗?其区别在于还有两只手的习惯、训练的程度不一样。
5. 有利于自我归纳范式。
对于问题的有效处理模式,就是范式,实际中应根据具体工作情形形成适应的范式。在单位就是一套标准的处理流程,而适合自己的范式,包括如何记录,记录什么,如何使用,能适应使用者自身,就是适合使用者的范式。这个东西,除非是大型单位,否则很难表述和计量,抽象来说就是建立适合自己的对形、势、位的把握,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即使是自己一个人使用,由于问题粒度会逐渐切分到适合使用者自身,这个过程就会自然归纳出范式,行动就有收获,看千遍不若动手做一遍。
况且如果团队一起使用,且基于问题的解决不断交流,在相互模仿、学习、交流中,更有利于自我归纳范式。
应用范围
问题跟踪处理过程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也是普遍适用的。
对于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是适用于信息从无到有、从非规范走向规范的一座桥梁,应用得好,对于单位而言,可以尽量避免信息的错进错出,也可以通过众人的问题跟踪记录将信息系统错进的问题及时暴露出来;对于个人而言,可以解决没有目标、目标过大、计划制订不合理的情况,通过养成对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使用的习惯,是利于能力提升的。
具体应用场景,可以有以下几种情景:
一是成为单位的问题跟踪记录模板,融入单位既有的信息支持工具中,由各自范围的专人负责问题跟踪记录的记录和维护,这能提升单位的问题跟踪处理效率。
二是单位有良好的问题跟踪处理氛围,单位人人使用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在完善单位的问题跟踪处理过程的同时,得以形成良好的交流使用此问题跟踪记录的氛围,人人受益的同时,单位也会更受益。
三是几个人的小组,用于小组内的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就不需要单位的导入,就象拿到一个记事薄一样用,用起来就会找到用得好的方式。
四是使用者自已个人结合单位的事情,自已使用,将发现的问题记为问题类型,将承担的任务记为强调类型,在使用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范式,甚至会影响到单位人人想使用。
五是基于自己的需要,个人将五种类型全面使用起来,成为自已三省吾身的辅助工具,这样使用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人越多,则会推动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不断完善,甚至会演变为常用不可缺少的个人信息支持工具之一。
使用指引
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是基于EXCEL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对于office的EXCEL使用越熟练,则越能发挥使用此问题记录工具的作用。
用支持EXCEL工作簿宏运行的软件打开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就有三个工作页:表头信息设定、跟踪记录模板、一条信息打印页。
其中表头信息设定页,有三个非灰色的单元格,根据实际改成使用者自己的信息,右侧的表格名称等不用理会,这是给建立多个工作页的使用者提供的方便(只需要修改相应的表格名称及链接,就可以在表头信息设定页查看和导向需要的工作页)。
跟踪记录模板不要动,作为原始复制工作页,开始使用问题跟踪记录时,应用EXCEL的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功能复制此工作表,就可以开始使用,在描述列的一行中输入数据,则此行中使用者可录入的单元格就会统一变成非灰色,根据每列数据的标题栏录入相应数据即可(最简单的使用,只录入描述列的文字,初次录入时,在初次记录日期列会自动取得电脑当前的时间,此时间也可以根据实际进行修改)。
在一条信息打印页,则不论问题跟踪记录的问题在工作簿中的那个工作页,只要选择相应的“是否输出到打印页”中的输出到打印页,则此条问题跟踪记录就会显示到这个一条信息打印页。
录入信息时,工作簿是可以作为个人日记来用的,相当于以每条信息来记录日记,建议以每周为单位进行回顾,开始不追求达成什么目的,只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录入,或将已有的问题跟踪记录抄录几条进去,去理会如何使用,通过录入和使用几条信息就可找到如何使用了,其他和EXCEL是一样使用的。
由于问题跟踪记录属于个人或单位的私密信息,如何开放给别人应该由使用者控制,建议实际使用时使用者为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工作薄设定自己的密码,确保只有使用者自己才可以打开此工作薄文件。
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经济运行,这四大环节缺一不可,市场营销是为了货物的转移,是基于消费,促成交易、收回款项,销售目标就达成;商务服务是技术、习惯、工具的导入,是基于生产,最终创造出有优势的价值才算达成目标。问题跟踪记录工具的引入使用,显然是属于后者。对于使用者而言,是需要权恒再权恒的。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好在问题跟踪记录工具,使用并不复杂,特别是对于熟练使用EXCEL的使用者而言。
有两类人,会更容易使用这个问题跟踪记录工具,一类人是在工作、生活中已在使用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如果这个工具比较而言更方便、更好用,或者可以起到补充作用;一类人是意识到问题跟踪的重要,想要用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则可以将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当作一个形式化的日记来起手,熟悉、习惯后,就可以自己总结出使用此问题跟踪记录工具适合自身的范式。
随着5G的普及,万物实时互联必将成为现实,基于个人的问题跟踪记录工具、时间效率提升助手、自身所用的基于量化的私密个人数据挖掘,这三大工具,将会象微信的使用一样得到普及,就这三个方向的产品优化迭代,必将呈现出一派繁荣,百花齐放,最终形成稳定的公共产品系列,不断地随着使用者的提升而优化进步。
此工具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jFjN_KID2bJ6U5OkkUAnQ